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Ⅱ》在城市区位分析时提出,城市区位中包括了"城市"这一因素.对此,不同教师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一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认为有可能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出错了--怎么说城市是城市的区位因素呢?读上去就不通;何况,以往的所有旧教材也都没有提到过这一因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该不该把"城市"作为一个城市区位因素呢?  相似文献   

2.
“区位”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人文地理中的重要概念。对“区位”的描述和分析贯穿教材多处,如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贸区位等。在高中选修教材的中闫区域地理中也多有涉及。但教材运用比较灵活的方法分析区位问题,学生易对“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素”等概念混淆不清。遇到具体问题则思路不畅,陷入被动。若能根据中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和地理思维能力建立区位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问题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71):6-7
"区位"是高中地理学科最基础的内容,人教版地理高中教材是由"农业区位"导入"区位"概念,学好"农业区位"是学习"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各种区位的基础。有关"农业区位"的知识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及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位高三地理老师在高考复习阶段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复习。前段时间有机会听了一位张姓高三地理老师的"农业区位选择"复习课,感觉张老师的复习非常有特点,他的复习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湘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介绍了"城市的地理区位、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以及中心地理论".如果说"城市的地理区位、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是有关城市个案的知识,那么"中心地理论"是有关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5.
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不管是文综卷还是地理单科卷,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区位问题。因此,将区位问题作为专题复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杨振昌 《历史学习》2003,(11):19-19
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地理上叫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环境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由于各个时期工业对于不同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也形成了各种区位的工业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都分布在英国,…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城市高新产业区对区位择优的需要,界定区位的概念,通过归纳影响城市高新产业区择位的因素,总结出城市高新产业区区位择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中有关区位因素涉及较多,由于地理区位因素这个概念比较灵活,使得学生对其把握有一定难度。本文作者在教学中除了深入浅出讲解教材所例举地理区位素实例外,还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生动直观的地理区位因素与当地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区位因素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芮闵 《中学生阅读》2008,(1):122-124
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地理高考中有关区位问题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住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三复习之后,有很多的同学地理Ⅱ卷综合题部分得分情况不太理想,尤其是区位问题。而区位问题又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内容涉及到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交通线、交通点)、商业区位等。  相似文献   

11.
文综试卷对区位问题的考查非常突出,几乎每一套试誊均有涉及,究其原因,一是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内容,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旅游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教材人文地理的主体内容,所占分量大,又是新增加内容,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二是区位分析是人丈地理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之一,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正印证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的高考命题考查核心;三从考试技术层面讲,区住分析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区位类型多种多样,地域特征多不相同,命题素材丰富,能有效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命题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因此可以预见,该知识点是近年及今后高考地理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区位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区位与地理环境1.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形、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自然要素,并与城市形成各种空间关系,随时对城市产生影响。在湘教版教材中,有美国纽约城市区位图,见图1(湘教版图2-1)。该图揭示纽约的城市自然地理区位在  相似文献   

13.
1.了解城市区位概念以便熟悉影响因素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城市的位置是指每个城市的具体定位,而城市的分布是指城市总体的分布,因此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区位原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同时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侧重点,因此,理解和掌握城市区位原理,明确城市区位选择的思路和命题趋势,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第三章第一节,本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在本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区位的概念,是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相似文献   

16.
一、“区位”的重要性 “区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地理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地理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地理事物与周嗣要素的联系。“区位”贯穿了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尤其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我们主要会进行这样一些角度的区位分析,如图1:  相似文献   

17.
晨露 《地理教育》2001,(2):13-13
一、通航河流河口的海港区位 1.河口区位优势 沿海地区工业发达,通航河口都是大中型海港,也都是大中型城市.这种经济地理现象的出现,中外莫不如此.深究其根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一、讲清概念是基础 区位问题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地理事物的区位分布、分析其区位因素、找准其主导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优劣等方面,对于涉及到的"区位"、"区位因素"、"区位主导因素"及"区位选择"等基本概念,虽然教材未作明确的阐述,教学大纲也未作具体要求,然而笔者认为,占用一定课时来讲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对于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地理教学中对城市的区位因素教育教学操作方式的探讨,利用DEM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GIS技术,分别分析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课本新增加的区位论,集中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地理事物的区位分析和区位选择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区位分析就是对地理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评价;区位分析则是根据客观条件论证对决策可行性的判定.面向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区位论的教学应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遵循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