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故事常常是一种隐喻。叙事研究可以让我们发现和领悟教育的哲理。香港大学教授程介明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新德里,有不少穷人街。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没有钱上学的孩不想上学吗?也不会学习吗?研究者们做了个实验,在墙上开了个洞,洞的大小正好放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与孩子们的身高差不多。而且,这台电脑是可以上网的。  相似文献   

2.
一堂阅读课     
2000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了一个教室,他们的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待他们,等孩子们安静下来,老师告诉他们,这节课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首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孩子们说知道,于是老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以下是师生问答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材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  相似文献   

4.
案例: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并且一模一样.惊叹之余,他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下是笔者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老人总是被楼底下的孩子们吵得睡不好午觉,他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老人只好去向心理学家求助.回来后,老人对孩子们说:"你们讨论的问题太有意思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每天给你们1块钱."于是,孩子们吵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虽然很喜欢听你们讨论问题,可是我没那么多钱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孩子们就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天天吵.又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连1分钱也拿不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天天来这里讨论问题."孩子一听,不给钱还讨论个啥劲啊.于是,孩子们再也不来吵闹了.  相似文献   

6.
用心作文     
<正>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美国学生琳达在昆明进行交流时,看到中国孩子画技很高,就出了一个命题"快乐的节日"让孩子们画。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画的都是"圣诞树"。原来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当琳达把墙上的圣诞树遮盖起来后,孩子们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由此,黄博士得出这样一个训练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7.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读过一个故事: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个穷人居住区一一华盛顿艾瑞克教授有意让他的学生到那里做一个调查,主题是:穷人居住区内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评估。调查报告的结论是,那里的孩子基本没有成功的机会。25年后,一位社会学家偶然看到了这个报告,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从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位饥寒交迫的穷人到富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耗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然后这个可怜的穷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个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相似文献   

10.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相似文献   

11.
期末复习期间在看《读者》时,看到一则新编寓言《九只狐狸与压力应对》颇有感触。现在孩子们学习的现状还真如九只狐狸的故事,于是腾出整整一节课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69年的一个晚上,爱德华·派克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讲故事。他杜撰了一个叫皮特的主人公。皮特的船在茫茫大海里失事,他漂泊到了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在那里,陪伴皮特的只有饥饿、劳累和孤独。站在沙滩上,他环顾四周,除了茫茫大海,眼前只有一座长满野草、满是乱石的小山。故事往下该如何发展呢?于是他就问孩子们:“如果你是皮特,这时会怎么办?”一个孩子说:“我会沿着海边走下去。”另一个说:“我会爬到山上去。”那时,他意识到不得不讲两个故事了,一个是皮特沿着海岸走下去;一个是皮特去爬山。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想法诞生了:与其告诉孩子们故事…  相似文献   

13.
沈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37-37
散完步,我带着孩子们回到寝室,午睡时间又到了,大家都放轻了脚步,迅速地爬到小床上。看着孩子们这样听话,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因为一个星期前,这帮小家伙还总是在午睡时吵吵嚷嚷个不停。为了改变局面,我和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在每天午睡前我都会讲一个故事,孩子们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了。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八小时以外》2013,(3):118-118
一位酷爱户外也酷爱女人的朋友说他的故事:他在一个边远山区徒步行走时,在一个当地人聚集的地方住了一宿。当地人对他热情招待,他却无以回报,于是把背包里的一些铅笔送给了那里的孩子们。第二天早上他出发上路,看见孩子们站在路口,手里捧着大束刚从山上采下的鲜花在等着他……“我站在那里,看着孩子们,一直看着他们,说不出话来。他们手上的鲜花比最漂亮的女人送的都要美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40年代,艾瑞克教授让他的学生到美国华盛顿的一个穷人居住区做一个调查,主题是:穷人居住区内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评估。调查报告的结论是,那里的孩子基本没有成功的机会。25年后,一位社会学家偶然  相似文献   

16.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  相似文献   

17.
上好人生第一课去年9月的一天,一群叽叽喳喳刚入学的孩子被我带进学校大大的图书室,很随便地围坐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节日记课。我面带微笑走向孩子,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我转身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孩子们”,我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孩子们听了眼睛一亮。我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神气十足地说:“我家的小狗豆豆,今年半岁,小鼻子,小眼儿,小嘴…  相似文献   

18.
老爱情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感到一丝震动。话说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大约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大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却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亲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咚咚咚”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  相似文献   

19.
我读过一个故事:在一家普通的幼儿园,一位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接受他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说道:“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齐声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故事。“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出这样的书。”教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家有一个爸爸,有一个妈妈,还…  相似文献   

20.
肖健英 《广西教育》2008,(29):42-42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孩子在花丛中玩耍,追逐飞来飞去的蝴蝶。突然飞来了一群密蜂,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蝴蝶飞舞时没有声音,而密蜂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呢?于是三个孩子回家后,各自向他们的父亲请教了这个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只要在学校考试能考得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你管那么多干嘛?”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回答道:“因为密蜂的翅膀扇动得比蝴蝶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