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能愿动词异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称“暂拟”)把“能、会、敢、肯、必须,应该、要”等叫做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更有一些语法学家,如杨树达、吕叔湘、朱德熙、杨伯峻、张静诸先生,叫它们做助动词。目前,“暂拟”是中学语法教学的正宗,所以,本文仍用“暂拟”的观点。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数量有限: 1.表示可能的:能、能够、会、可、可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能愿动词是动词中一个封闭的小类,数目有限。一般来说,常用的有“能”、“能够”、“可能”、“可以”、“会”、“应”、‘应该”、“该”、“要”、“得”(děi)、“愿”、“愿意”、“肯”、“敢”等,不过十多个。但其意义复杂,而且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就其表达功用来说,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既可以单说(他能来吗?——能。)也可以单独用来陈述主语(这样做可以。)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具体说,就是这类词经常出现在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前边。例如:  相似文献   

3.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这种词在古、今汉语中均有:现代汉语有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古汉语有可、能、愿、应、宜、当、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表“可能性”的能愿动词,如能、能够、会、可以、可能等;  相似文献   

5.
“最”是一个程度副词,表示超过其他的意思。①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它经常修饰形容词。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课本也是这种看法。②然而,有的讲语法的书谈到,包括“最”在内的程度副词不仅经常修饰形容词,而且“也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③有的语法著作说,“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以外,动词一般不能用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修饰”。④值得探讨的是“最”到底还能修饰哪几类词。这种探讨对于进一步搞清“最”的语法功能,对于更好地开展中学语法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意义。先看修饰能愿动词的例子。如: 1)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一定要在革命斗争中  相似文献   

6.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本期刊载的上篇,是对各个能愿动词的基本意义和能愿动词句的基本形式作出基本分析。办法是,从各个词的历史发展中识别出其现行的基本意义,从而确定其在汉语句法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并把分析结果分别用生成语法的树形图和符号逻辑公式表示出来。根据分析的结果,作者认为,能愿动词应分为两组,都包涵着情态词“可能”的意义,但都不等于这个情态词。它们跟这个情态词的关系:第一组是蕴涵关系,第二组是预设关系。下篇将要讲的主要是,分析一些能愿动词的引中用法,并简单地谈两个带理论性的问题。一、汉语能愿动词与逻辑情态词的关系,二、有关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得”是个多音词。当它读“děi”时大致相当于能愿动词中的“要、可以、应该”;当读“dé”时有“得到、获得”之义,是及物动词;轻声的“得”一般语法书只讲用法很少涉及词性。但在语法教学中,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来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8.
"懒得"是表示意愿的能愿动词,但其在语法功能上又存在一些不同于一般动词和能愿动词的特点,本文试从语义和功能两个方面对"懒得"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丽 《考试周刊》2009,(10):31-32
本文简单介绍了能愿动词“要”的语法化过程,特别强调了能愿动词情态意义的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并结合该过程说明其总语法化的深层机制,由此证明汉语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0.
引 言 汉语的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 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我们感到,学习双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的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汉语的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在教学和实际运用中,我们感到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能愿动词的连用形式。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术语“动词”(简称“动”),汉语语法分析中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 1.词类名称,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这种用法在语法学界几乎是一致的(《马氏文通》用“动字”)。同时它可以被限定表示动词中的小类,如“及物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也可以用来限定其功能、意义相当于动词  相似文献   

13.
“体”是现代俄语每个动词都具有的语法范畴,而且它的意义还贯串在每一个动词所能具有的全部语法形式中.也就是说,每一个动词的全部语法形式都具有“体”的语法意义.俄语动词体范畴的语法意义是什么?经过语法学界长达一百余年的争论,目前已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尽管其表达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语法学界一致地认为:体范畴表示说话者所确定的动作对其内在界限的关系:完成体表示动作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达到了自己的内在界限;未完成体表示动作不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与内在界限的概念无关.“体”的语法意义与动词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动词的词汇意  相似文献   

14.
一些对外汉语教材或学习辅导刊物中指出:在陈述句中,如果有能愿动词,那么,副词“再”应该用在能愿动词之后。例如: 明年夏天,我要再去一次北京。 你的病刚好,应该再休息几天。 从副词“再”与能愿动词共现时的位置排列来看,这样的情况确属多数。但是,这种提法容易使留学生误认为“再”只能放在能愿动词之后。事实上,“再”位于能愿动词前的用法也是有的。本文拟从对外汉语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些对外汉语教材或学习辅导刊物中指出:在陈述句中,如果有能愿动词,那么,副词“再”应该用在能愿动词之后①。例如: 明年夏天,我要再去一次北京。 你的病刚好,应该再休息几天。 从副词“再”与能愿动词共现时的位置排列来看,这样的情况确属多数。但是,这种提法容易使留学生误认为“再”只能放在能愿动词之后。事实上,“再”位于能愿动词前的用法也是有的。本文拟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本着力求实用的原则,先罗列以“再 能愿动词”为代表格式的若干类句例,然后就其句法形式及意义上的特征,尤其是在言语情景中的语用功效做…  相似文献   

16.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17.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是说话者表达主观愿望或表示不能实现的或者与事实相反的假设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翻译虚拟语气时,人们不觉会想到相应的汉语——“如果”、“假设”、“要是”等等。实际上这些等同词仅能用于或仅限用于条件句中。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者都清楚,英语的虚拟动词的用途是很广的,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表示祝愿、劝  相似文献   

18.
“是时候+VP”是近年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兴结构,结构中的“是时候”一般整体使用,可以受到状语和情态动词的修饰。VP可以是具有祈使意味的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和使令动词等,自主动词都可以进入“是时候+VP”结构,非自主动词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入。“是时候+VP”与“VP+是时候”都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VP+是时候”可以肯定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受情感类情态副词修饰,句中常使用停顿。  相似文献   

19.
能愿动词"能"和"会"都有表示能力、可能性的意义。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语用上存在差异。各等级留学生在使用"能"、"会"等能愿动词时,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如漏用、乱用、混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几个词在相同义项下的使用条件与范围认识不清而出现的选词不当。  相似文献   

20.
山西各地方言的构词成分中普遍有一个词头“圪”(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差别),这个“圪”本身没有词汇意义,仅有一部分构成动词的能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其余大多数连语法意义也不表示,只能看作表音词头。以它为词头构成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象声词。不过,这个词头的活跃程度各地不一样,比如在晋中等地,就很活跃,带“圪”的词很多,在动词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用法几乎具有开放性,以致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