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社会都在高调呼吁赏识教育的今天,应该认识到批评教育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中小学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的教师在具体运用批评教育时会产生单纯指责、粗暴触动、感受爱心、共同成长的不同境界的区别,而不同境界水平的批评教育又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把握好运用批评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违纪犯错,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受到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虽然批评的手段人人会用,但技巧各有不同,批评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妥,不分场合,语言不当,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在批评学生时,必须周密思考,把握度和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结合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给学生良性刺激.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成长方式很多,选择不同的成长方式会使自己成为不同境界的教师。本人以“儿童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以“建构适合儿童的教育作为自己研究的实践起点”,通过寻找适合儿童的阅读教学、寻求适合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寻觅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等途径探究自己的成长方式,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促进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了批评。然而,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实践证明,教师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5.
李仙莲 《上海教育》2009,(19):51-51
班主任需要批评权,但是,班主任拥有批评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以震慑,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我认为“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无论多难管的学生、多难缠的家长,只要我们的批评教育是为了追求这一最高境界,大多都能赢得他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特殊教育》2004,(10):40-40
李富菊在2004年第14期《当代教育科学》上撰指出:境界概念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口。教育境界的存在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9.
李富菊 《宣武教育》2004,(11):37-37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0.
批评教育是运用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具体问题,与艺术具有三个方面的共性:重视细节、强调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重视个性。批评教育艺术就是教育者在使用批评手段教育学生时,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廖丽娟 《教师》2012,(20):112-112
成长中的小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行为上、思想上的问题需要老师处理、解决,但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诱发不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感情;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灌输,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不能培育起学生真正的思想和品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不断进入新的境界,关键在于教师要懂得感染人心。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结合一些积极的心理学元素往往能产生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批评要因人而异,符合个性特点;批评是对学生体现尊重、沟通和期望的过程;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不批评。  相似文献   

13.
朱清聪 《考试周刊》2014,(24):150-150
<正>现实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表扬教育,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和愉快,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但如果教师只是和颜悦色地加以表扬和肯定,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在交谈中加一些中肯的批评建议,反而会促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诚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的批评教育就显得很必要和重要。批评之可贵,就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能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这方沃土。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发挥教育科研丰富教师知识、形成教育风格、张扬教师个性、厚实教育底蕴、提升教育境界等功能,培养有专业底蕴、独立精神和思想力的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要,实施情感教育要从导向激励、调控激励、驱动激励、同化激励和发展激励等方面来营造激励氛围,通过注目式批评、借助表扬来批评和转换话题式批评等微笑式批评,在教育中尊重青少年情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然而,批评教育如何做到行之有效,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是教师必须学会并掌握运用的教育艺术。批评教育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误是家常便饭,面对犯错的孩子,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放任自流。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会无意地把关爱化作批评与责罚,虽然孩子们的错误少了,但是他们信心减退了,个性磨灭了。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但赏识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批评的艺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一门艺术,如何批评,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艺术     
对于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但不同的批评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好的批评有利于教育学生,促进班风的健康发展,不好的批评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相反还会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