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变传统中央集权式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政策。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联合使用,占总课时的16%~20%。这意味着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中,约有一年半的时间要学习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国各省市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亮点、难点和重点之一,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从2006年秋季高一开始每周安排了3课时。一年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如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作为地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笔者对本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进行有效地加以整合。随着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增多,如何实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非本校本课程,以其现实性、生成性、丰富性的鲜明特点,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在课程设置、人员安排、时间利用上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该课程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实验稿 )》规定的必修课程 ,自小学 3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 6年级 )(征求意见稿 )》的精神 ,其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为此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郫县试验区的学校来说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验。一、自主收集整理课程资源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笔者认为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适应了世界各国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按照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约占总课时比例的6%~8%,自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平均3课时。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试验区自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平均3课时,七学年共729个课时。  相似文献   

9.
葛国清 《教师》2013,(19):31-31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每周课时均为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爱你没商量",这是近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者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许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足以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活动教学”这种新的学科教育思想、新的学科教学方式获得了快速发展。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政治课总课时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原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  相似文献   

1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专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措之一,但教学目标又高于基础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重点。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是检验此课程学习效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已近10年,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验,各实验区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基地建设、课时设置与安排、师资配置与培训等方面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课程“常态实施”层面却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的比例的6%至8%,由市教学研究室申报的《济南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课题已被列为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和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将为济南市的课程改革起到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丹玲  余军 《广西教育》2013,(2):12-12,17
教育部在2000年1月31日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稿)》中新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1年4月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至高中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在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化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刚刚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有一门特殊的必修课程,它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正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183;总则》所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列为必修课程。教育部一般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各省、自治区、市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问题,即使由学校自行实施,也面临主题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规定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但是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该是弹性课时制,即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根据活动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除了弹性课时制,对学生具体的活动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还有连续性和时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