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反哺 ,通常用来表述下一代对父母 (或长辈 )在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意义上的回报。在社会产生急剧变迁的时代 ,许多人在思考 ,文化上是否也存在这种回报的现象呢 ?大约 10年前 ,有人提出“文化反哺”这个概念 ,认为下一代在文化上对上一代产生了某种超越 ,并用这些文化营养丰富着上一代 ,使上一代借此而不断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 ,以适应社会的巨变。最近一些研究资料表明 ,“文化反哺”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而是一个事实。它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正视而加以关注的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反哺”现象是在时代、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改革开放 2 …  相似文献   

2.
一、烟台市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镇一中265312任风良供) 1.4根火柴棒形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能变成的象形汉字是() ⑤v A T Y wu口 (A)Q X 2 M D.(B)D M Q 2 X. (C)2 X M D Q.(D)Q X 2 D M. 7.在一次向“希望工程”捐款的活动中,已知小刚的捐款数比他所在学习小组中13人捐款的平均数多2元,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刚在小组中捐款数不可能是最多的. (B)小刚在小组中捐款数可能排在第12位. (C)小刚在小组中捐款数不可能比捐款数排 一土(D)上上(c)丁止(B)干丁(A) 口 A一刀。恒图?准图 月产在第7位的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青年对成年人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表层,如流行时尚和新器物,甚至也影响到成年人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文化反哺”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充满魅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青年对成年人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表层,如流行时尚和新器物,甚至也影响到成年人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文化反哺”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充满魅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单向的“父为子纲”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反哺”现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有人在对“文化反哺”现象生存的广阔社会背景、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发出了“向孩子学习”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7.
摘要:“文化反哺”是当今多元社会中形成的一种逆向文化传承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者们对“文化反哺”现象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启示。“文化反哺”能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复习题     
三年级题末试题 集粹 一、汉语拼音 1、按字母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在括号里打上“√”) ①R T P S X Q F() ②A D H P Q W Y() ③A C N K E G Z() ④T I H M N D R()  相似文献   

9.
胡廑 《语文学习》2010,(7):40-4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0.
卢旭 《教育导刊》2008,(3):20-22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今天,“文化反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传承方式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社会文化变迁及师生主观因素的差异,使学生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师生的密切合作。回应“文化反哺”带来的巨大的文化冲击。  相似文献   

11.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M!P,M!Q,P={0,1,2},Q={0,2,4},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M的个数是()A.4B.3C.2D.82.已知p、q是两个简单命题,若“p或q”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A.p  相似文献   

12.
数.学(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满分40分)本题共10个小题每一小题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4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多于一个 (不论是否都写在圆括号内),一律得O分。 1.函数!I=arcsinx(一i(x(1)的反函数是(A)U二(B)g=(C)g二sin戈。sinx(戈〔〔一1,1〕).sin劣(“〔〔一汀Z二〕) (D)以上都不对。 答:() 2.若M二笼直平行六面体},N二{正四棱柱},尸={长方体},Q={直四棱柱},则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为 (刀)M000N。尸。 (B)M〕Q。尸。N。 (C)Q,MOPON。 (D…  相似文献   

13.
高度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文化反哺现象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反哺现象的产生 ,必将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 ,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方式。以文化反哺视野来重新审视目前业已存在的师生关系 ,并试图在文化反哺意识的支配下建构一种崭新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就是“面向未来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互动的、积极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试一、选择题 (每小题 6分 ,共 36分 )1 .已知集合P =n 3n+ 4 n5∈N ,n∈N ,Q ={m|m =( 2k - 1 ) 2 + 1 ,k∈N}.则P与Q的关系是 (   ) .(A)P =Q     (B)P Q(C)Q P   (D)P Q且Q P图 12 .如图 1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点M、N分别在AB1、BC1上 ,且AM =BN .那么 ,①AA1⊥MN ;②A1C1∥MN ;③MN∥平面A1B1C1D1;④MN与A1C1异面 .以上 4个结论中 ,不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3.用Sn 与an 分别表示区间 [0 ,1 )内不含数字 9的n位小数的和与个数 .则limn→∞anS…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6.漫画《说话的地方》反映了(ABC)A.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存在不少问题B.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C.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D.青少年不能上网7.漫画《不能》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中(C)A.家长没有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B.家长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C.父母应当以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言行教育子女D.子女应当赡养扶助父母和长辈8.漫画中父亲的行为,侵犯了儿子的(C)A.荣誉权B.肖像权C.生命健康权D.名誉权七、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法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立体几何之一)0姓名一一、单项选择题(75分】1.过正方体的顶点所作的截面中,截面图形恰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A)12(B)10(C)8(D)6Q2.空间有不共面的四个点A、Bc力,使A、B、C对四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平面有()(A)1 (B)3 、(C)4h(D)7 3.正方体WD“乌马qDI中,A马与担三所成的角为。,AQ与马C所成角为p,则lp-l!等、于()(A)0”(B)30o(C)54”(D)60”4.如图,在空间四边形WD中,G二是直线BC上的点,HJ是AD上的点,直线AB、BC、CD、AD、BD、HGEF中共有异面直线的对数为(、)M(A)5(B)6(C)8(D)9‘//八/5.已知直线a、b、c及平面…  相似文献   

17.
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合,定义集合M N={a b|a∈P,b∈Q},若P={0,1,2},Q={3,4},则P Q中的元素个为().A.9B.7C.5D.32.已知函数y=|ax2-2x 1有四个单调区间,则a的取值范是().A.(-∞,0)∪(0,1)B.(-∞,1)C.(1, ∞)D.(0, ∞)3.设集合A=xx-1x 1<0B={x||x-1|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已知x<万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反哺"现象越来越普遍,青年"文化反哺"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传承方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首先对"文化反哺"现象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在分析青年"文化反哺"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青年"文化反哺"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反哺”,是指一种发生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反哺”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一、网络传播时代的“文化反哺”现状1.客观存在的“文化反哺”现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 NIC)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910万。2003年,网民增长率为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