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红原县近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一个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民族政策导向下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是民生所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一八五一年在金田誓师起义,到一八五三年奠都南京,两年之间,横拓江南六省,由广西一隅向全国范围发展,由两万之众到号称百万大军,在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广泛响应下,迅速形成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反帝和讨儒反孔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这次革命,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体,联合壮、瑶等兄弟民族的人民共同发动的,各族人民的团结战斗,是革命迅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革命团结,深入批林批孔,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胜利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了主人,生活在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固原地区是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固原地区的回汉族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由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结束了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的历史,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而外,约有五十个兄弟民族,人口约在四千万以上。这些兄弟民族,解放前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压迫制度的残酷统治和镇压,长期以来,在各个方面不能跟汉民族居于同等的地位;因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无情的破坏和蹂躏,这些民族的语言也受到极大的摧残。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解放以来,各兄弟民族跟汉族一样,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化和语言文字上也有了惊人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兄弟民族地区跟汉族地区还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迅速赶上发展较快的汉族地区,为了彻底改变兄弟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族地方性高校是指办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和分配,并受地方政府管辖的高等学校。在隶属关系上它不同于直属国家民委主管的11所民族院校。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这类学校如何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合格人才,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亟待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虹 《地理教育》2010,(7):112-1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7·5”事件后,地理教师认识到无论是从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出发、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还是从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党的基本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抗战起了巨大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党在抗战期间的民族政策,对于加深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增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速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一个文化悠久的民族,有325万多人口,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川、滇、黔、桂四省(区)。除四川大凉山尚保持着较大的聚居状态外,各地彝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一般的说,他们在村、乡、区的范围内比较集中,在县或州的范围内则多与汉族及白、苗、瑶、哈尼、傈僳、傣、回、纳西、布朗、藏、僮等民族杂居。解放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彝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起,粉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的锁链,从根本上改变了陈旧的民族关系,飞跃的跨越历史阶段的奔向了社会主义社会。最近一年间,我因有机会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调查,见到彝族和汉族及其他各族之间的团结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获得巩固发展,特写出这篇文章,作为对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无限广阔前途的欢呼,作为对国庆十周年的献礼。  相似文献   

9.
甘宁青民族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与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正确制定、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民族政策,并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俘虏及上层爱国宗教人士等开展了多方面的民族工作,终于赢得了甘宁青各族人民的普遍拥护与支持,打垮了马氏军阀势力,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解放,为顺利进军新疆、解放整个西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解放前清朝政府、民国政府、土司头人和黑彝奴隶之间时而为共同压迫剥削汉、藏、彝各族人民而互相勾结,时而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排斥,甚至武装械斗,民族关系非常紧张。解放后在中共甘孜州委和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经济化的交流,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34年5月,红三军从洪湖革命根据地突围后,进入了贵州东北部,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相邻地区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和当地土家民族等各族人民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团结精神;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英勇顽强、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是推动黔东地区各族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努力发展西藏经济建设,尽快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为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西藏而奋斗,这是摆在西藏各族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而搞好西藏的民族教育,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西藏民族教育的成败,事关西藏各族人民能否尽快兴旺发达的大事,它同时又对于处理好民族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边防,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乃至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民族地区方言特点推广普通话教学董泽积石山县是甘肃省的一个偏僻县,它与青海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长期以来,该县居住着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羌族、藏族、回族、汉族等八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团结和睦和大家庭中。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族文化史研究,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史的丰富与发展。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成果对增强各族人民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友好团结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现实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民族教育中,双语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各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促进民族的相互交流及共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是我国民族教育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以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正日益受到限制,但是,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民族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各少数民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和必要的工具与手段,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看着是本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而对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蒙古地区的边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蒙古地区危机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危机的过程 ;揭露了沙俄阴谋侵占我国蒙古地区和少数蒙古王公喇嘛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蒙古地区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 ,进行了英勇斗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和蒙古封建的反动统治 ,为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哈登 《甘肃教育》2009,(10):4-8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30年来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总结实践经验,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党和人民政府的一贯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四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大批民族干部成长起来,担当了各级政府的领导职务,使民族地区与全国紧紧地联系一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各族人民的团结。与此同时,各民族的科技人才也从无到有,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致使各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地向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靠拢。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各民族的教育事业与文化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各民族的文盲人数在急剧下降,彻底改变了解放前整村整寨找不到一个识字人的落后面貌。这是成功的一面,决不能抹煞和忽视的一面。但是我们决不能看不到困难,看不到隐患,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