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芝全 《大观周刊》2012,(30):29-29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相似文献   

2.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民阅读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如何丰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书香社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遇到的新课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阅读史的文明古国,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文本变革,人们阅读的习惯在改变,但阅读的体验,阅读的感悟,古今中外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要重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从古代阅读传统和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之服务于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但对于图书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馆志的著述则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显著特点为:以编年体制呈现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0年的峥嵘岁月;以口述实录充实编年框架;以描绘平凡中真实的个体彰显图书馆人主体精神;以灰色文献汇编还原多彩工作画卷。这种以编年为基础、以书人书事为经纬的图书馆馆史著述,不仅会推动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推动图书馆文化研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统一帝国崩解,礼法制度松懈;六朝人脱离了儒学藩篱,所以其性情得以发抒,其精神得以扩张,人们蕴蓄已久的创作活力与创作灵性,终于有了喷发的良机。民间著述蔚然成风,几乎“家家有史,人人载笔”。在自由、多元的著述风气之下,六朝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融汇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六朝学者推出了一批颇具建设性意义的文化著作。六朝人的文化思考与文化建设为中古中国文化传统的更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素有私家著述尤其是私家著史的传统,但在汉魏以前,私家著述只是官家的补充,私家撰史有时被…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站     
《1978历史不再徘徊》,《战胜恐惧》,《一个人的阅读史》,《做人做事有分寸》,《李宁:冠军的心》  相似文献   

9.
《现代出版》2008,(2):4-17
关于阅读,我有四个最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四句话是我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和体会,也是我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初衷所在。阅读的重要性展开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12.
《瓶史》是明代公安人袁宏道的一部以综述插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在明、清两代有许多刊本流传.《瓶史》东传日本后,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直接催生出日本花道的一个派别——“宏道流”.本文拟对《瓶史》在中、日两国的刊刻流传状况进行梳理和探讨,分析《瓶史》在中国诞生的思想渊源,并结合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特性、文人情趣,对广泛流行的中国“有《瓶史》而不曾发生花道”的观点(周作人语)进行剖析,希望对袁宏道《瓶史》一书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发轫以来,电视剧史的研究已走过了二十七个年头。二十七年来,随着我国电视剧创作实践的展开,电视剧史研究工作步步拓展,在史料收集、现象阐述、规律揭示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尝试对这二十七年来的电视剧史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建立起一个全景式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新闻即明天的历史。以治史的精神成就新闻报道,理所当然,却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史。但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史与众不同。我们经历过阅读匮乏的年代.然后,又经历过阅读泛滥的年代。这多少也有点像我们的饮食史,挨过饿的人会报复性地吃。据说,狮子在吃饱之后绝对不再多吃一口,但我们不是,我们这些挨过饿的人的饮食习惯是记忆培养的,我们的胃会吃饱,但我们的欲望永远吃不饱。而阅读,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刍议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让公共图书馆呼唤:多读一点好书,智慧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刘铁军 《大观周刊》2012,(51):269-269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经典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经典阅读已经和大学生渐行渐远。在图书馆里,文、史、哲类的书少  相似文献   

19.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 ,对于上海史研究诸领域中 ,笔者较关注的是近代上海金融发展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金融和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也与旧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外交往诸领域的重大问题直接相联。笔者非常希望与诸同仁一起为推动上海金融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如同对其他专门领域的历史进行研究一样 ,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从一个起初只是对上海金融史问题感兴趣的学子 ,到目前在高校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培养近代金融史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 ,始终对在金融史资料 (尤其是档案类资料 )的收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中国广播史研究为对象,从一个侧面分析近几年我国广播史的研究概况。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研究对象并未严格区分广播与电视,本文以其中的广播内容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