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丰子恺对中国20世纪艺术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是丰子恺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观中的一大特点,本文从分析丰子恺艺术观中关注现实人生的特点入手,寻求其背后的原因,确立丰子恺关注现实人生的艺术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向诤 《文教资料》2001,(3):145-151
1994年第三期的《浙江社会科学》刊登了陈星的《丰子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文章对丰子恺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了丰子恺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和尚存在的不足。近六年来丰子恺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在此,仅就其中主要研究成果作简单评述。 一、丰子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研究 丰子恺的作品呈现着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这缘于他吸收了中外优秀的艺术传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几乎所有研究丰子恺艺术思想的文章,都以探讨其根源及成因为题中应有之义。 佛教思想一向被看作影响丰子恺创…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的一生与许多文化界人士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但真正能对他的思想、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恐怕主要是李叔同、夏沔尊、马一浮这三位了.本文试图通过对丰子恺与李叔同、夏沔尊、马一浮这三位先贤之间交往、联系的评述,初步探究一番丰子恺这位杰出艺术家的思想渊源及艺术旨趣形成的原因,从而便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开展对丰子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对词语进行别解。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新闻报》有一篇评论著名画家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丰子恺大吃一惊,心想:我与作者素不相识,无冤无仇,为何竟遭辱骂?待看完全文,丰子恺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文章是说丰子恺画画,人物脸部大都没有眼睛鼻  相似文献   

5.
吴颖 《文教资料》2007,(7):101-103,107
丰子恺作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让人不容忽视,本文从漫画、个性心理与精神世界、文化思想观念与艺术观几个方面对丰子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描述,希望能对今后的丰子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7.
边卓 《文教资料》2011,(22):84-86
作者对我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进行研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以一种随笔速写的形式塑造形象,画风有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题材极家常,造境着笔平实中寓意深刻。本文从丰子恺的儿童漫画、生活漫画、古诗新画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身上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使他总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其文画之间有着广泛的交融和渗透.从选材、立意、风格、艺术境界等方面探讨丰子恺的漫画艺术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丰子恺散文丰富的意蕴,而且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观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崇高人格的重要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丰子恺的艺术教育观内涵、丰子恺艺术教育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人文科学定位和教育意义、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以及优化丰子恺艺术教育观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了丰子恺艺术教育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高中生》2008,(7):34-34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跟孩子们讲对人要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丰子恺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  相似文献   

12.
向诤 《现代语文》2006,(8):51-52,60
丰子恺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在漫画、翻译、艺术教育、旧体诗词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尽管对丰子恺的研究早在其作品问世之初就已经开始,但是,综合其文学观、艺术观等理论上的阐述,以及其文学艺术创作,对他的文艺观作全面论述的文章尚不多见。丰子恺明确提出过文艺要大众化,要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同时,他也反复强调,文艺创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应该有明确的实用性。应该说,丰子恺的文艺观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蕴涵着不同的内容。本文旨在对丰子恺文艺创作中一再提及的“人生根本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著名画家丰子恺画人物画,多不画眼睛、鼻子,却惟妙惟肖,有人著文称道,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对于题目(我们暂且把它看作一个单句)的语法结构分析,笔者的几个友人曾引起一场争论,大家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归纳起来,共有四种说法,现图解如下:①丰子恺画画不要脸。②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家的丰子恺已为人熟知,儿童崇拜者的丰子恺,少有人论及。可以从丰子恺的儿童教育观及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丰子恺作为一个儿童崇拜者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佛缘、人生与艺术表现——论丰子恺的散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散文,因其多染有佛性淡泊超世、旷寂空渺的精神,既不能在国难日趋深重的二三十年代走红一时,在以闲适为小品文时尚的后工业时代,同样未能象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那样被人不断翻炒。但早在四十年代,丰子恺的散文一被迻译日本,丰子恺本人即被日本的文学家誉为“现代中国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这种极为悬殊的品评,除却当时具体的国难家境不同以外,主要在于丰子恺对宗教佛性与哲学、艺术、人生等关系的认识同一般人迥异其趣。事实上,丰子恺的散文中的佛性更多的应是哲学的佛性、艺术的佛性,而这点却是最容易被日本国人理解与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他足一位画家,其实,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是自成一格的。诚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丰子恺)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的确,丰子恺的散文是耐人咀嚼的。 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后来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在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以画家、散文家、书法家与翻译家著称于世。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郁达夫就认为,丰子恺首先是位散文家,他说:“人家只晓得他(指丰子恺——引者)的漫画入神,珠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郑逸梅等也持有与此相同的看法,他说:“有人评丰子恺谓书胜于画,散文更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作为著名的漫画家,长久以来受到人们持续的关注。从笔法和意旨两方面入手对丰子恺漫画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特别的诗意、自然朴实美以及古典韵味等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中,丰子恺的散文数以千计,其作品是颇能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的。阅读丰子恺的散文,就像咀嚼味道香醇的橄榄,嚼完之后,口里还“老咂着那味儿”,余味历久不散。丰子恺抗战以前的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描述赞美儿童情趣的散文:丰子恺成了儿童的崇拜者,他进入纯真的儿童世界后,用人间的贪婪病态跟儿童的天真健全对照,反映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作品有《给我的孩子们》、作父亲》、《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另一类是探求人生哲理的散文:丰子恺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