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学院解剖学的“运动器系”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章节,它是学习人体运动力学的基础理論。由于这部分的內容理論問題少,形态結构描述多,需要記忆的名詞多,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常被認为是“繁琐难记,枯燥无味”。为了教好这一重点教材,提高教学質量,几年来,在教学实踐中,經过摸索尝試,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也体会到要教好这一部分,必須貫彻“少而精”原則。下面是几点不成熟的体会,願与同志們共同商討。一、根据培养目标,教材的系統性和科学性,拟定教学目的,找出重点,把学好这部分教材的鑰匙交給学生。从培养目标出发,“运动器系”的講授目的与任务应是:(1)使学生了解人体“起动器系”的形态結构特点与机能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掷铁饼是人体通过旋转技术带动 器械共同加速,最后将器械爆发掷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体—器械”体系的整体关系,对旋转技术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人体是由几百个关节和肌肉构成的活动体。一方面,人体灵活的关节肌肉使我们能够做出各种复杂动作,在掷铁饼中,通过旋转技术的一系列动作,形成人体和器械最大的加速和超越效果。另一方面,这些灵活的关节肌肉间的协同、协调关系是否合理,也将影响旋转技术的整体性;进而影响旋转助跑这一技术环节对最后出手初速度的贡献率。 在旋转掷铁饼技术中,形成整个旋转动作始发用力的“动力源”,是位于人体重心附近的腰髋部肌群;其外围的肢体部分是协同、配合用力的中间环节;手上的器械则  相似文献   

3.
体育学院人体解剖学的“运动器系”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章节,同时,也是为以后学习“人体运动力学”的理论知识打下基础。但由于这部分的內容理论问題少,形态结构的描述和需要记忆的名词较多,因此学生认为是“繁琐难记,枯燥无味”的。为了教好这一重点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组內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主席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提出来与同志们共同研讨,并請批评与指正。根据培养目标,拟定教学目的、体系、重点和精选教材;講深、講透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論。我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人体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基础课  相似文献   

4.
论超量恢复     
人体是整体与部分统一协调的复杂体。运动训练中的大量事实说明,运动训练作用的“根本原理”,不是“超量恢复”,是“整体调整”。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同样不妥。  相似文献   

5.
在旋转掷铁饼技术中,两个双支撑动作阶段,是给“器械──人体”加速的最有利阶段,这就是“起转”和“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起转阶段(躯干),在双腿支撑的基础上,通过腰部的拧转发力给器械以必要的预先速度,使“人体──器械”体系通过这一技术环节获得足够的旋转动量。平衡、快速和上下协同的动作,是这一环节技术质量的完美体现。后一个双支撑,是在“人体──器械”系统已有预先速度的基础上,最后快速用力的过程,也是决定器械出手速度的关键阶段。超越器械的幅度、左侧支撑的牢固及迅速充分地爆发用力,是这一环节技术质量的衡…  相似文献   

6.
“洞式”入水又称“一点式”入水。三年前,美国游泳运动员首先在国际比赛中运用。现已为许多国家运动员所运用。但我国运动员运用的并不多,有关该技术的资料更少见。本文就“洞式”入水技术作些分析,和大家共同研究。“洞式”入水技术是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而设计的。该技术的实质就是人体各部分在入水时,其环节纵轴与人体重心入  相似文献   

7.
自从“环节受力分析法”用作分析动作、寻找原动肌的重要方法后,越来越体现出其实用价值。“环节”指的是:“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或节段”;而“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的“环节”指的却是“运动环节”,即:人体中一个或几个肢体、节段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这一整体部份称为一个运动环节。在现有的教科书中没有对“环节”和“运动环节”加以定义和和区别,而认识这点将有利于我们对动作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认为文学即人学。他是从文学改造人类“灵魂”的角度提出这一著名论点的。其实,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科学必然与人本身相关联,其中不少也都直接涉及到人类本身。如人体生理学及解剖学是探索人体奥密的科学;医学是人体这架“机器”能  相似文献   

9.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新近增设了“举重物”这个运动项目。举重物是日常生活劳动中常见的动作。练习举重物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发展上肢、腰腹和腿部的力量耐力。在锻炼中包含举重物练习可以促进人体各部分协调发展,增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完成田径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人体的某个部分起主导作用,另外一部分起“协动”作用。本文阐述了协动部分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对田径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体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热”中出现的一个新词,因其新,自然还不会有规范化的定义,也未能有系统的研究。比如有一本研究舞蹈文化主要是中西古典舞蹈的学术性著作,就叫《人体文化》,似乎人体文化就是舞蹈;体育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西文Physical culture究竟是“体育”,还是“体育文化”、“身体文化”或“人体文化”,似乎有以体育运动概称“人体文化”之势。可是这个问题,并非没有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体生物节律”即“人体生物钟”俗称“天钟”。就人类而言,无论生活空间、时间怎样改变,人体生物钟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黑夜降临感到困倦,清晨即会主动苏醒……这就是“人体生物钟”对人体的支配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性腺、甲状腺分泌旺盛,使交感神经对心脏的紧张性影  相似文献   

13.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是现代运动生理学对于人体运动过程中有机体能量储备等发生一系列有规律变化的一种科学认识。这一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性数据基础上的,因此在运动实践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那么,是否可以将“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直接地作为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呢?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一书中,认为该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而作为依据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练习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 大家都知道,髋关节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运动的重要部位,尤其在田径运动中,它的正确运动与田径各项目的技术表现和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常提到“转髋”“伸髋”并用它来改进技术。在田径运动教科书中也常见到这一术语。可见髋关节的运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摆臂是短跑完整技术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较低层次(尤其是少体校、大、中学校)的短跑业余训练中,摆臂技术往往被教练员忽视。为此,本文就摆臂在短跑中的作用做些探讨。二、摆臂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一)维持人体在跑进中的平衡大家知道人体在直立不动时,身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一迈步时,这种平衡状态便遭破坏。这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纵轴做转动,使身体一侧向前,产生“动量矩”。短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在跑动中两腿交替支撑蹬地和腾空。在单腿支撑过程中,人体的平衡被破坏了,这时就需要身体其它部分的活动来维持平衡。在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最后一步下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掷标枪助跑的最后一步下肢支撑是实现将助跑获得的人体动量向器械传递的前题。这时由单支撑转为双支撑,人体受力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完成人体“运动链”的连续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是“最后用力的最有效阶段”,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熟悉中口腔与胃,也比较重视它们的保健,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食管。从医学上看,这是一个长管状肌性器官,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与“身份”,但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生理使命是将在口腔里初步消化的食物与水输送到胃中。有人测算,人的一生中至少有20多吨食物与饮料,通过这段约40厘米长的“运输线”进入胃中,为全身提供热量与养分。如果换用汽车装载,可足足装满3辆解入牌大卡车,乃是人体生命的惟一“补给线”。  相似文献   

18.
应用进口Kisder三维测力平台,对人体下蹲、蹬起运动过程中支撑反作用力进行实验测试,以验证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失重”、“超重”现象,并对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中(1)人体产生“失重”和“超重”的原因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2)“惯性力”能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体育学”即“人学” 马克西姆·高尔基认为“文学即人学”,他是从文学改造人类“灵魂”的角度提这一问题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塑造完美的人体本身来看问题,毋宁说“体育学即人学”——当然,这均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体育,是以人体自身为其对象、以运动为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代胜似一代的身心并健,日臻完善的人的一门科学。所以,就其对象、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这一有机体在其生命活动中,是遵循其固有的“有机节律”的。迄今为止,国外一些研究“生物节律”的专家认为,约有40到100种可影响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自我感觉和健康状况的“生物节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体力、情感和智力节律。这三种节律的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