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型仪器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资源,建设高效率的共享平台实现大型仪器共享是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华东理工大学已建立了三级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模式,并建成了包含仪器申购、预约使用、管理统计等模块的信息化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台建立了全时开放的大型仪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大型仪器使用价值,并建立了与财务系统相连,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及财务规定的实时结算管理系统,进一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检测提供了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分散在各处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成为可能,建立一个仪器共享平台高效管理相关设备资源成为当前各单位的一个迫切需求.探讨了基于GIS的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GIS提供一种管理、查询、定位仪器设备的方法,通过在仪器设备中添加地理位置信息,来解决大型仪器在仪器共享平台系统中的显示、定位、统计等问题,实现大型仪器的有效管理.在大型仪器管理中使用基于GIS的网络管理平台,并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大型科学仪器分析测试预约系统,该系统作为一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为高校如何实现实验室仪器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仪器平台开放共享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研仪器支撑平台规模的不断提升,探索更有效的管理运营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科的深入建设和大型仪器的开放使用。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实行了信息化、无纸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创新课题组网格化,分级管理制度;构筑仪器共享安全体系;实现移动端预约高效共享管理等改革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阶段国内有代表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方法和大型仪器设备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现状,从"双一流"的独特视野,基于思想转变、制度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为更好地解决现有问题,实现共享平台健康发展提供参考。该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对实现更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目标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信息化时代,建立智能化的大型仪器平台运行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描述了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状况,探讨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和目标,给出了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功能设计,综合分析了智能化运行管理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从规章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培训流程控制、技术服务、激励措施、预防性维护及保养、故障处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基于开放共享平台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管理措施,介绍了大型贵重仪器的共享管理办法和经验。通过严格的培训过程控制、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有效的维护以及及时的故障处理等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信息化开放共享平台、管理体制建设、激励制度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是推进高校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有效手段。普通高校科研公共平台起步晚、基础差、开放效率低,加快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优化布局、统筹规划,发挥高校特色优势,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及实验室资质认证契机等来探索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为普通高校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手工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启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系统,在管理机制、网络化建设和人才队伍三个方面重点建设,使其成为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物质保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学校建立了"以仪器共享补贴和大型仪器评估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校、院二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组建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富有活力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管理机制。实践表明这些具体的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