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就新时期的报告文学而言,《哥德巴赫猜想》可谓东风第一枝,它复苏了报告文学创作,开了一代新风.它的可贵就在于在新时期文学中第一次把知识分子作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来礼赞,如实地、形象地展现了十年内乱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歧视和迫害,以及  相似文献   

2.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探讨报告文学创作规律,总结和进一步繁荣赣州地区报告文学创作,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赣南日报》编辑部在赣州市召开了报告文学创作讨论会。这在赣州地区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告文学,发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确立于30年代,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报告文学创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曾经历过几次勃兴、发展与繁荣.第一次是30年代初和抗战时期,当时的“左联”执委会就多次作出决议强调和倡导创作报告文学,于是出现了钱杏邨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以及夏衍的堪称典范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包身工》等.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报告文学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过长足的发展,代表作有华山的《英雄的十月》、刘白羽的《环行东北》、曾克的《挺进大别山》以及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第三次是狂热的大跃进的1958年,报告文学的短暂繁荣,助长了浮夸风、共产风,接下来便是难堪的沉寂.总的来说,我国报告文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曲折而缓慢的,始终未能摆脱“二等文学”、“亚文学”的附庸地位.直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迎来了报告文学的真正、持久的繁荣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掀开了我国历史崭新的篇章,经由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我国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6.
傅溪鹏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旺季,进入新的世纪,傅溪鹏更多地从事报告文学的组织、编选和评论等。《深·秋》所收一是报告文学和散文随笔,二是创作评论等。读《深·秋》,有一种深水静流秋意真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报告文学的崛起,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开端,报告文学从此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彻底改变了作为“二等文学”和长期徘徊不前的尴尬境地,持续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多次占据我国文学的主要舞台,热潮迭起,几度辉煌,创作了许多产生过轰动效应的佳作,至今我们仍能如数家珍似地数出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比如,《正气歌》、《命运》、《大雁情》、《祖国高于一切》、《三门李轶闻》、《中国农民大趋势》、《唐山大地震》等等.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几度辉煌,这是因为它遇上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一个伟大的经济变革时期,一个迫切需要报告文学,也能产生伟大报告文学作品的时代;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我们的新闻体制不完备,舆论监督体制不完备,新闻传媒体不能随便发消息,较难把生活中负面生活事件反映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这就需要报告文学予以补充.特别是一些“冰冻新闻”,若干年过去,解冻以后,被写入报告文学,仍不失其新闻性,报告文学也因此格外受到青睐.物换星移,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报告文学面临强有力的挑战,报告文学的阵地被挤占,报告文学的影响在缩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家档案]阮梅,湖南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送你一枝原野竹》,《报告文学》月刊特聘作家。主要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先后有作品80多万字发表在全国数家报刊。2005年,散文随笔《生命如瓷》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散文年选《2005散文》,励志文章《闯过难关的通行证》作为学生必读课文被选入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题。报告文学《拿什么救赎失陷的青春灵魂》在《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发表,有较大的影响;报告文学《中国留守儿童》再次掀起留守儿童热。  相似文献   

10.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1.
吾师少华     
韩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开始发袁作品。《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记陈爱武同志》、《继母》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作品还曾获得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作品结集有散文集《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给报告文学以史的定位,美的评说,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专著。它在“新时期”这一锁定的历史框架内,以报告文学为聚合点,史论勾连,或以史带论,或以论述史,并在历史与美学的批评中,给新时期报告文学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观照。它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取得的阶段性上佳成果,但还没有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撰写《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中《作家作品论》一章,著者拟定了10个问题分别寄给了全国部分著名或知名报告文学家,很快收到一些作家的回应.我们认为这些简答很有真知灼见,对于了解今天的报告文学,了解作家本人的创作思想都大有裨益.于是按回复时间先后为序编发几封回信(省去了问卷中的问题,只写番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卷》近50万字,精选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论文30余篇。我刊自1998年设立尹均生教授主持的“报告文学研究”专栏以来,所刊发的论文备受重…  相似文献   

15.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刊顾问尹均生教授1998年主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报告文学研究”栏目,本人所撰写和组织的报告文学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两国人民创作的各种作品之中.本文以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这几部反映陕北红色政权的报告文学为例,来浅析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揭示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如何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影响作者的目的、选材、视角、立场、观点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女作家的创作,在我国现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有所作为的女作家,仅有二十年代的谢冰莹,四十年代的丁玲和六十年代的黄宗英等几人而已。而在新时期,既有茹志娟、刘真、黄宗英、柯岩、草明等老作家奋笔不辍,更有陈祖芬、李玲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站在新旧世纪的交接点 ,着眼于全球性报告文学丰厚的创作实践 ,对百余年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和现时态报告文学的文本定位 ,给予较为全面的梳理、总结和理性确认 ,使报告文学的特质在多重参照中凸现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报告文学的发展作出乐观的展望 ,认为其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热潮。文章论述纵横勾联 ,理据扎实 ,堪称近年来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本刊分两期在《世纪回眸》专栏隆重推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喧器奔腾浊清相合的新时期文坛河里,注入了新写实小说这股溪流。不管这条小溪能否使大河更加波澜波士顿阔,但是它毕竟已经汇入主流之中,滚向前。这里,我们不妨巡视一下新写实小说这条小溪的组成。池莉和她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的感伤系列:《继续操练》、《天桥》、《关于行规的闲话》;叶兆言和他的《枣树的故事》、《半边营》、《艳歌》:写《凤景》、《白雾》、《黑洞》的方方;还有刘庆邦和他的《家属房》;黄蓓佳的《玫瑰房间》;刘恒的《伏羲伏羲》、《白涡》。当然还有周梅森、朱晓平等人的创作等等,这条小溪的组成还是颇为壮观的,我们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