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2.
做"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半透膜的选择.根据现行各种参考资料可知,如玻璃纸、鸡蛋卵壳膜、猪膀胱等都可以作为半透膜,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获取途径有一定的难度(如玻璃纸和猪膀胱在市场上不易买到),因此给实际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美学教育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美学在人的生活、生存、生长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生活的任何一方面(如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美学需要.实际上,这个"一定条件"如今是很容易达到的,因而,美学需要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问题中往往由许多不同的量构成,有些量是确定的,有些量是变化的,而确定与变化是相对的,可以互相的转化.我们遇到的有些问题需要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有些问题需要在不变中发现变化的轨迹,在确定与变化的不断转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维的奇妙与灵活.1在变化中寻找确定因素有些数学问题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图形的不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数量的不确定等等,但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背后往往隐含有一定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每门学科都是一个向社会打开的知识窗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学科了解学科知识与社会间的关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探索宇宙的奥秘,感知天文学"为主题,通过"线上学习感知生涯、讨论学习探究生涯、实践学习体验生涯"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天文知识的同时,对天文研究工作形成一定的认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象学方法论可以在现象学寻找事物本质的方法论中寻找到根.胡塞尔现象学对事物本质有两点"革命性"的认识.一是认为,个体、偶然的存在物可以具有本质,这是对传统本质观"共相说"认识论的颠覆;二是认为本质可以通过"看、直观"获得,这是对笛卡尔以来本质通过"思"获得的方法论的颠覆.但是,现象学本质观也存在两点悖论.首先现象学也以追求客观、确定的本质为目标,可是经过个体主观过滤后的意识(现象)不可能是确定、客观的;其次,通过对主观"前见"的悬置,经验之我不可能还原为先验之我,因为"前见"不可能被"经验之我"悬置起来,也就不可能找到纯粹客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存在着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所谓"守恒法"解题就是以某种守恒作为依据,寻找某种恒等关系解题的基本思路.其特点是可以避开某些繁琐的中间过程,避免书写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是寻找守恒关系,列代数方程式求未知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获得(或吸引)的电子数等于另一种物质失去(或偏离)的电子数,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来建立等式是快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的基本方法.下面通过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四季,感受人生的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景.少年开满缤纷的花朵,如诗如画,如梦如烟,一颗心如天边飘浮的云.不停地变幻着.想什么就是什么.青年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季节,从梦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来不及唱完一首自己喜爱的歌,便匆匆上路,去远方寻找梦中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9.
处于"极端位置"或"临界位置"的元素称作"极端元素",如最大值、最小值、最长、最短等.从极端情形入手,研究极端元素,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可以感受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探究对数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探究生成,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变换等,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教法.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出示了一组小木屋、金字塔、各种装饰图案等,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欣赏并体验等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学这一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属性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是升学考试中必须考查的部分,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通过对"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来寻找一种既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常说,在一个集体中一定要有整体观念,其实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整体化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从整体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往往可以寻找到突破口,避免繁杂的计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从整体出发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正>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会遇到求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通常是寻找或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求解,但有时会比较麻烦,甚至解不出来.因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所以可以用转化的思想,去求与所求解的角相等的其它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利用余角(补角)转化当题目或结论中出现互余或互补的角时,可以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或"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来证得所求的角与另一个容易求出三角函数值的角相等,再转化求解.例1 如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借助"数"的精准性,可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如我们给长方形具体的长和宽,给三角形边长、高,给圆半径等数据,通过数据的计算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即"以数解形";借助图形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即"以形助数...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数学家希伯特(David Hilbert)认为:"一个数学概念和现有的网络由更强或更多的联系联结着时,概念才是被彻底地理解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各类相似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合并同类项",寻找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我们可以纵向地"合并同类项",把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或命题体系归结在一起,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可以横向地"合并同类项",寻找同一层面中的要素之间关联.这样,数学知识网络就丰富而立体,知识与方法进一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助于知识的贮存和提取.  相似文献   

16.
尊严如火     
尊严如火,它可以燃烧掉一切自卑.若人没有了尊严,就像树失去了根,河失去了源头,即使活在世上,灵魂却早已死亡. 尊严贵重如金钱、权力,甚至生命.人有了尊严,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成功.尊严是成功之本,是信念之源.有了尊严才有成功.我并不想否认失去尊严就一定失败.但我认为,为了成功而牺牲尊严,当"成功"与"尊严"的失去画上等号,那么这种成功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7.
正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笔者这里所说的"退"不是固执己见停滞不前,而是通过深刻把握,寻找"进"与"退"的契合点,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如锯条因为进退得当,因而完成了割锯的使命;算盘因为进退得当,因而使计算有了意义.在数学解题中,"退"就是先"退"到解题者能够看清楚或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认真探究、钻研,而后"进"."退"就是"退"到简单,"退"到特  相似文献   

18.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方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数和形的相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第二,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学生通过对数形结合知识的运用,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接化,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的"任务",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阅读与写作来共同合作,从而完成特定目标的一种课型。这里强调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发展、交互作用、共同参与。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读写结合"的局限性,能推促其结构向纵深发展。一、挖掘素材,寻找读写"生成点"根据一定的语境以及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素材,实现阅读文本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里的"任务",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生成点"来共同合作,从而完成特定目标的一种课型。这里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影响与制约人发展和成长的一个不可移易的动态因素,不同文化特征及内涵的生存环境可以形塑出不同特质的人生。环境是文化的载体,环境可以育人,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在不同信息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的心智水平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儿童的"现在"总可以在他们"过去"的信息环境里寻找到差异的外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