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是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下形成的产物,其应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与可靠存在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研究重要性入手,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种可在变电站内实行的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变电站通信多是采用有线网络进行信号的采集、传输和发送,且变电站设备繁多,信号复杂,存在综合布线难、成本高、维护困难等弊端。针对现有变电站在线检测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在变电站监测系统中应用ZigBee技术,论证了ZigBee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应用的可行性,设计了适用于变电站数据通信的终端ZigBee模块,该设计提高了变电站监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实现变电站监测系统无人化及无线化,保障人民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并从信息通信和信号采集传输、硬件平台数字化改造、软件系统的多元化方面,研究了智能电网背景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改造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系统“减人增效”要求的提出,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从而达到无人值班,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为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的需要,采用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变电站监测监控系统。介绍了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监测管理系统概述、特点及应用;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及操作界面;最后介绍了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监测系统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黎延军 《科技风》2012,(12):135+137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微型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自动化系统在变电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变电站内外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对电网调度进行实时监控、合理调度,并且有效减少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变电站安全运行系数与管理水平.本文对220kV 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展开全面研究,对其拟就设计、改造、建设阶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进行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包括电力故障模拟综合程序、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和电力控制自动化等一系列的自动化管理程序和系统。电力自动化智能技术包括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精神网络控制和线性最优控制。智能技术将实现了电力系统操作的现代化和安全性,降低了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力资本,提高了电力系统的高校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扩大,对电网动态过程的分析越来越复杂,对系统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提高变电保护和控制性能,从而改善和提高电网的控制水平。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旧变电站升级改造工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阳江地区部分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二次系统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概况,进而从不同方面对这部分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改进建议和升级技改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体制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优化。遥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自动化系统组件,也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核心项目,常规的自动化手段完全不能取代遥感技术。传统的自动变电站通过“四遥”技术实现控制,也是电网调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无人值班的关键。但是完全依靠“四遥”技术,并不能使调度工作得到有效加强,而变电站作为重点生产场所,对安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为了提高安全性,需要对环境、运行、生产等各项可变因素进行监视,尤其是火灾、失窃、漏电、恶意破坏等安全问题,必须实时监控。通过遥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监控能力,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生产活动和人们的生活对电力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变电站工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能,并且保证变电站和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变电站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探究和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方法和表现,以期为变电站技术应用和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自动化设计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因此需要充分的重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文章通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的思想,深入地探析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的选型与设计原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中,其主要包括测量、控制、和保护以及信号回路等,是现阶段电力变电站检测与控制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变电站运行中,一旦发生二次回路故障,极容易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拒动,从而造成严重的电网损耗和变电站停机事故。因此,在变电站工作中,只有合理科学的提高回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够确保变电站以及相应电力系统的正常合理运行,进而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益。本文就变电站二次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各项相关注意事项,为日后变电站二次设计的合理、科学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ZigBee技术的无线通信原理和特性,对智能家居环境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并在基于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易应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款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的遥控设备。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第一套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实际应用以来,其对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贡献越来越被认可,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当前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的技术潮流,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主要设计思路系统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网络系统进一步扩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变电站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所以需要不断改进变电站的管理方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对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分析与应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雷毅 《科技风》2012,(22):56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这也是未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革重点。文章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各行各业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发展的支柱。如何优化和调整变电站的系统管理技术以及配网系统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和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本文就基于背板总线的继电保护装置过程总线的功能设计分析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希望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鑫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23-123
针对电力系统接地线事故频发的现状,提出了地线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从其工作原理、功能实现及特点入手,力证该系统在变电站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地线管理系统技术选型及安装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基于运行经验,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是变电站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当前新技术应用的深入了解,探讨未来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即将目前建设的辅助系统与生产系统相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当前变电站辅助系统的工作自动化、智能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变电二次设计,实际是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在变电站的后台系统中,其二次系统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电力系统中逐步引进与应用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型继电化保护装置等新型技术,为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维修、保护以及运行都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不精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与运行造成了影响。针对变电二次设计的要点作主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以供相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