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7 年第8 届全运会和同年在雅典举行的第6 届世锦赛中外优秀跳远选手技术参数为依据,从助跑速度、起跳能力、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等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对我国和世界跳远选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劣势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短程和全程助跑跳远成绩差、K值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于世界顶级选手,但技术评定等级低于世界顶级选手,主要原因是起跳环节存在差距。不同运动员最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存在差别,高助跑速度利用率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起跳能力和跑跳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衡量助跑技术的标准包括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等,而助跑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运动员跳远水平的发挥。由于目前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加长,助跑速度更快,助跑步数多,极易造成起跳犯规现象。加之比赛环境的变化,比赛竞争的激烈性,助跑准确率成为跳远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障碍。本文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跳远比赛的37名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助跑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跳远的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通过对西安体院第29届田径运动会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的测试,揭示出跳远竞赛中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为跳远运动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男子跳远优秀选手与世界一流选手在助跑起跳技术因素、身体条件因素、身体素质因素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找出了我国选手的差距和优势,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尽快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远助跑准确性的重要意义,已尽人皆知,本文化影响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影响助跑准确性因素分析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这在运动员起跳瞬时后才能知道。故此,我认为助跑起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因而提高跳远助跳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助跑成功率达75%左右。然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外的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如第45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都不到68.5%;又如,一个运动员连续失败2、3次,那么他的实力和水…  相似文献   

7.
李永  黄智 《体育世界》2008,(11):91-93
本文通过对我校第40届校运动会跳远运动员在预决赛中的助跑起跳动作,并针对我校男、女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情况,结合助跑速度及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跳远训练中准确上板的技术要求,为跳远运动员在今后训练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强化助跑节奏提高跳远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化助跑节奏提高跳远踏板准确性的研究济宁师专体育系严德一,王鲁克1问题提出在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中,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技术是重点,而踏板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难点。踏板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跳的成败和成绩的高低。据报道:世界水平男子跳远选手的踏板准确率为75%...  相似文献   

9.
跳远中踏板准确性与成绩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速摄影机 ,拍摄了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在第 12届亚运会跳远预选赛中的助跑、起跳动作 ,并针对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情况 ,结合助跑速度及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跳远训练中准确上板的技术要求 ,为我国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谈谈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跑技术在跳远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外有人提出跳远成绩中助跑因素占70%。在国内也已有人在着重探讨助跑技术和跳远成绩的关系。过去一向认为起跳技术是跳远的主要矛盾的传统观念,也已受到人们的怀疑。实践经验证明,起跳虽然重要,但必须以正确的助跑技术为先决条件,没有正确的助跑技术,是不可能进行正确的起跳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比赛中,由于助跑失败而失去成绩的比例是很大的。从83年5月南京田径分区赛和国际邀请赛、第五届全运会决赛(包括全能跳远)和83年10月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的男子跳远中,共统计了449人次的试跳,其中失败175人次,占38.98%,成功274人次,占61.02%。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玉煌在83年5月南京国际邀请赛及9月的第五届全运会决赛中,都是四次犯规,破全国记录的希望也在犯规中失去了。助跑成功率这样低,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跳远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女子背越式跳高人体腾空阶段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八运会女子跳高预选赛(成都站)中健将级以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 运动员在起跳、腾空阶段的人体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解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 阶段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内外优秀选手助跑速度变化而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远助跑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低,起跳前两步速度、速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影响起跳初速度;跳远起跳前一步的速度、速度利用率对提高起跳效果要比起跳前9—10m段的速度、速度利用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跳高运动员尹学利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台摄像机JVC9800对山东省20届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跳高冠军尹学利跳最好成绩2.11米时的起跳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反馈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尹学利的最后一步步长和内倾角过大,起跳脚着地和离地瞬间内倾角过大(离地时为外倾),垂直加速距离短,腾起瞬间起跳腿的三关节没有充分蹬伸,膀起初速度的垂直分量小,水平分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跳远运动现状,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腾起垂直速度加以分析,认为提高绝对速度,合理利用助跑速度,形成良好助跑节奏,提高起跳腿支撑缓冲能力,加快摆动速度都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能使运动员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刘畅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09-510
跳远助跑的快慢取决于速度利用率的大小。从跳远助跑的技术、快速起跑能力及助跑节奏稳定性等方面,阐述提高速度利用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和文献资料,测量了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试图通过比较研究,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特征 ,为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 ,对 13名二级以上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解析统计处理。结果发现 ,一、二级运动员上板积极 ,起跳过程中不同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较大差异 ,水平速度损失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垂直速度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调查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各种专项素质与运动成绩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寻找出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