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语言教育界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近年来,语言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被动的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为重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学习者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语言学习(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得以产生,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新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了远程教育中几个术语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谈了电大“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有关情况,以及对学习支持服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等当前电大教育中几个比较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村学校教育仍然是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增强实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坚持人格育人,坚持“微笑教育”、“微笑服务”,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真挚的爱心和情感去感动学生,净化其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新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是往往存在把"以人为本"狭义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造成以学生的一切要求和行为为尊,进而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应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政府、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是指在各类学校教育中,贯彻以培养提高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创造是灵魂、创造是源泉、创造是动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主体性人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理念和必然要求,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时常听到,看到很多教师谈到后进生叹息不止,说他们的学习困难,文化课成绩较低,思想落后,如果把文化课成绩抛开来看,他们的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点①,一个孩子思考能力欠佳,而动操作能力很强,他成为很好的一个技术能力,作为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的一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发展、去挖掘,而不是局限在一点来看待、评价、审视学生,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起:1)以活动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2)以教科研为切入口,深入地进行实验。3)以常识教育为载体,促进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但如何在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值得研究。马里兰大学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曲洪宣  廖岩 《辽宁教育》2006,(10):29-30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的。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中、小学教师,就要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尽可能的、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近二十载工作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对教育教学有颇多感悟。看到激励教育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也让我真正懂得了孩子们那幼稚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落实科学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观,保障公民平等教育权利和机会;以学生为本,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Student-Centered”在中国学界译作“以学生为中心”,日益被视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但实践中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并非学生本身,而是其外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难于落地,学生仍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文章从本体论立场厘清“Student-Centered”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兴起与传播的过程,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本体论立场区别,指出“学生为中心”是最终目的和形态,而“‘以’学生为中心”则仅是过渡阶段。据此,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义教育,呼唤回归教育本体价值;重构学生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过程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换;构建学生主体的教育评价新生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学生只有处于教育系统的核心和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变革,培养造就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位的价值意义,这已是不需论证的问题,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实现以学生为根本。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以学生为本位的主要领域是在教育全过程的接受过程,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在教师行为。以学生为本位的主题语句,是教育接受过程以生为本的教师角色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瑾 《中学文科》2007,(10):30-31
2002年,国家公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掀起了音乐教育新一轮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转变,从“专业音乐教育”向“音乐素质教育”的转变。广大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