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发展史可以以中唐为约略的临界点,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文学的上行期,后期是文学的下行期。在上行期,文学的发展趋向是不断对文学的民间母体进行雅化,使文学由俚俗转入雅正,由村野升入庙堂。在下行期,文学的发展趋向是由庙堂走向市井,由雅正走向通俗化、大众化。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这次转型是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哲学思潮以及文学发展自身的内在规定性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雅诗歌曲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庙堂诗歌,主要继承了<诗经>中"雅"诗以来的四言诗的优秀传统.宋人对柳宗元雅诗歌曲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其思想上的标榜古道和语言上古奥雅正两方面,反映了宋人锐意儒学复兴以及浓厚的复古主义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观念演变历程的考察 ,认为文化与文学现象中的“雅正”与“雅俗”之辨 ,不简单是一种文学美学价值观念的变化 ,而是代表国家权力意志与代表个人意志的意识形态在权力斗争天平上权衡的结果。任何一种意志都在通过声称自己的“雅正”身份来获取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短信文学是一种真正来源于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学形态,它大都是由草根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现象或本质,发掘和记录人类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考察发现,短信文学是一种最本色的对底层生活的自我叙述,标志着底层文学的崛起。短信文学以日常生活为叙事主体,在对日常生活丰富感性的体味和实现其感性满足的过程中,推动着文学理论走向一种生活的诗学。  相似文献   

5.
基于善治视角的我国高校问责制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腐败现象、泛行政化倾向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推行高校问责制是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善治为我国高校问责制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善治视野下我国高校问责制的发展趋向主要有:由"事后问责"走向"预防问责";由重"问"走向"问"与"答"的结合;由重"惩"走向"奖"与"惩"的结合;由注重"他律"走向"自律"与"他律"的结合;由注重"上问下责"走向"下问上责"与"上问下责"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素以文论著称于古仿的《文心雕龙》,即论外史内,论中含史,完备地具有文学史的丰富内容,显著地具有文学史的诸多特征。同时,在文体论、文学变迁论和作家、作品论这鼎足而三的建构中蕴含着一部上古至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文心雕龙》充分示和描述了文学的历史,全面评价和诠释了历史的文学。史论合一而无专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色,是其所长而非其所蔽。  相似文献   

7.
《文选》以儒家“雅正”思想和深思、辞采为选录标准对赋体进行的分类,反映了萧统文质并举的文学观念。其选赋详远略近的作法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赋体文学由汉代体物大赋逐渐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演变的面貌,也反映了萧统的文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10.
西晋中期,儒学受玄学冲击,形成儒道合流的发展趋向,促使文人心态发生转变:由追求功业转而功名。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仕与隐的双重变奏与宗经复古的文学风气。  相似文献   

11.
宋元之际的雅词理论与元后期文坛的雅正之风王忠阁元代文坛自延祜之后,风气大变。无论是正统文学的诗文,还是通俗文学的戏剧、散曲、小说,都向着雅正一路发展。延之后文坛出现雅正之风,原因固然很多,如社会的稳定、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作家心态的趋于恬淡等等,然究...  相似文献   

12.
文学生产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生产,当政治意识形态统治走向商业意识形态统治时,文学生产机制也相应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文学背景上由一体化转向全球化;二、在生产方式上由体制化转向资本化;三、在传播机制上由纸质化转向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雅正说是张炎面对尴尬的宋末词坛所作出的尴尬的理论总结 ,这一理论并不十分契合宋末元初的词界实际。无论是就词坛的走向及生存环境而言 ,还是从词的的文体特色及音律来看 ;无论是就词人的创作及理论研究而言 ,还是从雅正说的影响及作用来看 ,词界已全面呈现出与雅正说不可调和的尴尬局面 ,雅正说已丧失了纲领性的意义及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巨大。凌力历史小说在对历史悲剧的深掘、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的生活化和人情化描写方面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文学作为文坛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发展轨迹正由关注社会走向关照自我、关注女性自我内心世界,甚至表现为关注女性性心理感受,如此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女性文学走向性极端.  相似文献   

18.
从民间诗歌刊物走向正式出版物,"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传达出鲜活的现场感,"命名"行为本身所拥有的诗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丰富深刻,昭示了时至今日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回归文学本位。同时,"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连结了"民间"和"官方"的文学力量,显现出二者互补融合的诗歌发展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体现当代诗歌发展趋向的新的美学风格尚未成熟,诗人和诗尚处于摸索和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观念形态上的高度抽象,是游戏具体形态特征的思维概括与美学表达。以游戏和游戏精神为核心的儿童观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曲折的荆棘之路。站在儿童立场上,认同儿童本能的生命欲求与发展趋向,并将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融入其间,最终引领童年生命走向健康、和谐、美丽、完满的价值行为和精神趋向,都属于游戏精神的范畴,都是文学和教育之于儿童游戏的想象眷顾和精神缠绵。  相似文献   

20.
一部化学史,是一部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史诗,是一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物质及物质变化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不断深入认识和掌握的发展史,也是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实验方法的发展史,还是人们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发展史。学习它对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发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寻找科学方法有重要作用。并且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