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4):140-140
草叶纹铭文铜镜 蟾蜍形钮,钮座外围绕方格铭文带,铭文逆时针读,各边有铭文二字,共八个字:“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乳左右各有一对称连叠草叶纹。镜缘饰内向十六连弧纹。纹饰精美、锈色自然。年份为汉。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我国青铜镜铸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铜镜铸造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更表现在铜镜的种类和纹饰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和镜种。有的专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类型的分析,把汉代铜镜分为蟠螭纹镜、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草叶纹镜等十五类。  相似文献   

3.
铜镜是古人照容梳妆"正衣冠"的生活用具。其镜面,即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镜背面多铸有纹饰或铭文,可分为内外若干区;镜钮,即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绳,可用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  相似文献   

4.
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收藏》2015,(5):112-115
中国古代铜镜是极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铜镜的研究,也是探索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者是铜镜收藏爱好者,尤其对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情有独钟。在收藏汉镜和唐镜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就汉唐铜镜中十二生肖和  相似文献   

5.
家藏透光镜     
柳宁 《收藏》2009,(1):107-107
我国汉代艺人匠心独具,发明出一种能在日光中反射背面纹饰和铭文亮影的“透光镜”,又称“日光镜”,其以传奇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科技水平独领风骚,堪称我国古铜镜的瑰宝。上海博物馆藏著名透光镜“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镜(图1),就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李建廷 《收藏》2010,(12):115-115
《收藏》2010年第8期《由铜镜吉语铭文看汉代广告》所刊登的6面铜镜全是真品,但文章中说汉代铜镜中的铭文是汉人广告,本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7.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2,(7):127
草叶纹铜镜直径13.3厘米。兽形钮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一周。方框形凹槽外为主纹饰区:上下左右对称饰圆座乳丁,其间饰草叶纹。内向十六连弧镜缘。锈色自然,纹饰古拙、精美。时代为西汉。  相似文献   

8.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8):132-133
瑞兽铭带镜 此铜镜直径15.7厘米。圆钮,柿蒂纹钮座。镜背以斜立二重齿纹圈分为内外二区。内区布局"规矩配置"即由大方格和V纹分成四区,每区有一瑞兽,行走跳跃。外区为铭文带一周。镜背纹饰生动、有力,锈色自然,品相完好。年份为隋代。  相似文献   

9.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3):136-137
连弧纹铭文铜镜 此铜镜直径15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有内向八连弧纹,外区铭文一周,字体古拙,有力。窄素缘。镜面绿锈深沉,红斑自然,品相完好,年份为汉代  相似文献   

10.
孙立谋 《收藏》2012,(17):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这些题材铜镜反映了中国千余年来一统江山的治国策略,又表达了人们渴望借助于科举考试达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欲望。成为承载科举历史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11.
杨兵 《收藏》2008,(10):76-79
铜镜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物,也是纹饰精美、铭文隽永的艺术品。从商周以迄清末,铜镜代有精品,为达官贵人、文人淑女所钟爱,更是当今收藏界的热门。本期“古镜聚英”专题选发一组相关文章,有汉、唐、南宋铜镜的选介,有日本铜镜的鉴赏,也有铜镜鉴定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对读者有益,对铜镜收藏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2.
孙立谋 《收藏》2012,(9):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纲怀 《中国收藏》2020,(5):100-107
记录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手段当属文字。长期以来,在研究古文字变迁中,人们较多地将钟鼎、刻石和简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铜镜铭文研究的关注似有不足。铜镜始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到了2000年后的西汉初期,才在铜镜上出现了足以征史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李建廷 《收藏》2011,(2):102-103
当这面纹饰繁密而奇异、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铜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奇、兴奋不已。扪心自问收藏铜镜这么多年,过手的铜镜难以计数,仅自己收藏的就有四百余面,为什么还会对这样的一面镜子动容呢?此镜是从邻国朝鲜回流的,以前曾有学者提出此类铜镜在朝鲜频有出现,可能为朝鲜镜。但国内多个地区有此类铜镜出土的报告和记录,年代为宋金时期,显然这是一面地道的中国铜镜。  相似文献   

15.
李建廷 《收藏》2009,(10):97-97
古代铜镜的制作到了宋代,由于好古风气的流行,铜镜的形制有了更加丰富的变化,鼎形镜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镜种。笔者藏镜300面有余,唯独对此鼎形镜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早在弥生时代,中国汉镜传入日本,北九洲出土汉代、三国制造的铜镜达300多面。据《三国志》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魏明帝曹睿赠送日本女王卑弥呼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对日本的制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从仿制中国铜镜到日臻完美的"和镜"形成,并于桃山、江户时期以商贸方式销往中国。精湛的工艺,似锦如画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制镜作坊纷纷仿制,一时形成了日本式铜镜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流传。日本式铜镜国内媒体介绍甚少,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本文介绍的日本式镜,究竟是日本镜,还是仿日镜,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7.
梁鉴 《收藏》2007,(8):110-111
规矩镜是汉代流行的铜镜品种,规矩纹指的是规矩镜所采用的纹饰:镜钮外一个方格,有时方格内会有铭文带,方格四边中点各出-T形纹饰,与其相对为L形纹饰,方格四角外相对V形纹饰。TLV纹饰间一般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和羽人、瑞兽、乳钉纹等。规矩镜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最为盛行(图1、3),关于它的来源、寓意和定名问题,不少学者曾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代铜镜的制作到了宋代,由于好古风气的流行,使得铜镜的形制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变化,鼎形镜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镜种。笔者藏镜三百余面,唯独对此鼎形镜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前年,经著名的天津泉镜斋主人赵春安先生的惠让,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笔者新见一博局纹铜镜(图1),实物虽残,但涉及主题的纹饰与铭文仍可辨识。从残存部分看,该镜为圆形,四蒂四瓣花钮,座外双线大方格,内饰12个乳钉纹,乳钉间十二地支铭。方格外分四区,每区内置两个带连弧纹底座的乳钉,主纹为四灵。近缘处置铭文圈带及栉齿纹,镜缘饰锯齿纹带及辟雍(水波)纹。由形制观察,左青龙、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青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青铜镜以精湛纯熟的工艺、绚丽多姿的风格、变幻无穷的纹饰大放光彩,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工艺水平。唐代青铜镜种类较多,瑞兽葡萄纹镜独占鳌头。笔者在收藏的众多铜镜中精选了一枚唐代瑞兽葡萄镜以供大家欣赏。这枚铜镜的特征主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