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肖远骑 《教育》2014,(4):79-79
半年来,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纽约。和美国学校的教师、学生工作和生活在一起,让我对美国教育有了真切的感受。在此,我想告诉大家我知道的美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肖远骑 《辽宁教育》2014,(12):87-88
正美国教育,特别是其基础教育,一直伴随着赞誉声与批评声。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教育又不得不堪称"世界典范",颇具观察、参考和反思价值。半年来,由于工作需要,笔者来到纽约和美国学校的教师、学生工作生活在一起,让我对美国教育有了真切的感受。教育公平是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对美国教育的总体印象,就是三句话:一是教育平等;二是追求卓越;三是各负其责。所谓"平等",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机会,"卓越"就是鼓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各负其责"就是各联邦政府和学校校长、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任务肩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3.
前两年有机会去美国 ,前后在那里生活了近两年 ,对美国及美国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教育事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因为我自己是老师 ,所以对美国的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特别关注 ,我想就我在文化名城波士顿的一些见闻谈点自己的观感 ,或许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和中小学“减负”有所借鉴。波士顿地区小学招生情况 美国孩子到五六岁时要入小学读书。他可以在住家的社区选择 5所学校作为入学对象 ,然后社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派车接各位家长及孩子 (或自己开车去 )分别到这 5所小学参观、听课并与老师座谈。既看学校的外部环境 ,又可了解学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底,包头市教育局为了推进教育开放战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前瞻性地做出了非英语教师出国培训的决定。我有幸作为该培训计划的首批成员,于2013年1月10日~2月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对当地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学习。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美国课堂教学,我对美国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教育理念,许多教师会认为这是一个抽象而宏观的概念,是理论研究者考虑的东西。其实,教育理念并不抽象,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日常的言语、行为之中。教师对教育的功能有什么定位,便会不自觉地据此去教育学生。2014年10月,我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的教师教育项目,到美国密歇根州实地观察、体验当地的中小学教育。我们在紧凑而充实的一周时间内走访了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校,我对于美国的基础教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要专业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一般同志认为教师专业化就是掌握所教课程的学科。我想,这是不够的,特别是基础课教师,这是很不够的。教师专业化,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各科教师共同的专业,即教育科学,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来说,是高等教育学;另一个涵义是各科教师特殊的专业,对于一个物理教师来说,就是物理学。精通物理学,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一个物理教师,特别是基础课物理教师,最好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教育家。美国栾斯里尔多科性工学院物理教授H·F·Meiners(1981年他曾和Resnick一道来中国讲学)是一个实验物理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我随中国湖南常德英语教师培训团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学习.在此期间,除了在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近六周的集中学习以外,我们一行18人还对加利弗利亚州橙县富乐敦市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实地了解了美国中学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美国中学生的评价方式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计琳 《上海教育》2011,(2):12-13
《上海教育》:在您从教60年之际,重新回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令人感触良多。今天,您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新解读?于漪: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由于党组织的培养,由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同行们的教育启迪,我确实悟得了一点道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九年五月,我随一教育考察团在美国作了一次教育实地考察和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美国中小学语言教室的布置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当我询问一些教师为什么要那样布置教室时,他们的普遍看法是,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在学习语言时,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些语言环境外,对教室的语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模式——促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体现着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因而,教师角色作为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统一体,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根据这个理论和我这三年来对“三新”教材的实践探索,我觉得“促进者”的角色模式特别适用于低年级自  相似文献   

11.
周俊 《教育文汇》2009,(1):19-20
目前,美国仍面临着严重的教育人才匮乏。根据一项由经济学家威廉姆斯·胡赛尔在美国教育统计中心所作的调查,约有320万教师在美国公立学校中任教。由于受到生育高峰、教师退休、入学学生增长以及教师流动特别是新教师的迅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8年中,美国将需要再招聘280万名教师。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从美国回到北京,跟一位学术界很有威望的朋友打电话时,我说:“我借探亲的机会,在美国呆了一年,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考察,做了一定的中美中小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对美国中小学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觉得他们的教育,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我还没有说完我的观点,他就抢着说:“我去美国访问过两次,参观过一些中小学和大学,我认为,美国中小学教育是失败的,质量是低的;他们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这种观点,常见诸报端,或在学术会议上听到。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他们的主要根据:美国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要…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看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长期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也一直存在质量不高,特别是教师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无法胜任实际教学工作等问题。近年来,美国开始探寻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以求真正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1.顾明远说:“近几年来教育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命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认为,这个讨论是非常有益的。在后一命题上我是始作俑者。1981年我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1982年我和黄  相似文献   

15.
带大班孩子已经半年了,孩子们对知识的领悟接受能力特别强,令我深感欣慰。但个别孩子在教师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也让我特别头疼和无奈。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各级教育机构、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国家在教师道德建设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教师道德教育美国和日本等国采用的是开放型的教师培养制度,没有系统地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美国没有一个全国通用或各类学校统一的教师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墨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67-268
1993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了《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经过三次修订与完善,至今共颁布了四个版本。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不仅对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信息技术水平,积极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颁布了我国首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推动了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在美国的开展.美国教师培养中的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国外教学实习活动提高了美国教师候选者应对学生文化背景多元化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挑战的能力.美国教师培养中的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对我国师资培养,特别是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3年4月,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国家处在危急中,迫切需要改革教育》的重要报告中,把眼下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归罪于美国中小学基础学科师资的不良状况;联邦政府拨专款资助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和新教师的培训;英国政府教育大臣约瑟夫决定为教师的在职训练提供特别拨款;苏联在1984年公布的教育改革决定中指出:"提高师资水平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国家重视师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以及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态度是教改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时候,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激烈的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育体制和机制,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已成为共识。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于1986年5月发表了专题报告《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淮备》,其中提出,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