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古文章意为先,好文章,第一是立意好。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作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一篇好的文章,读后应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  相似文献   

2.
变序讲读,是根据文章在篇末或篇中揭示主题的不同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讲读顺序,改变篇篇文章都从头讲到尾的呆板作法。它有三种类型。1.逆序讲读。有的文章篇末揭示主题,就采用从篇末点题入手讲读。八册《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一句,概括了作者观日出  相似文献   

3.
第七组本组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在上一组认;练阅读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侧重训练作文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学这级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对上一组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本组训练项目的铺垫、准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讲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从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两个方面叙述的,宇里行间充满感情。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在文章最后直接抒发了…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学生不会写或写不好结尾,不仅使文章思想感情表达不完整或不清楚,而且往往会损害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我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把教学生学好和写好文章的结尾作为一项基本功来抓,并且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打好这个基础。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份,它随着文章的变化而变化,怎样掌握它的规律呢?我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归纳出五种结尾法(事情结果,指明主题,展示未来,抒情议论和描写)。现在,把关于指导学生结尾法的训练,按课文范例、读写提  相似文献   

5.
引领阅读 领悟表达——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新课程标准(小学高年段)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是侧重于指导写的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训练 ,主要应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写文章有中心的。进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训练要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时 ,首先应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容 ,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8.
《五彩池》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体会五彩池的形状美和  相似文献   

9.
盂令香 《新疆教育》2013,(1):154-154
精读语段,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段为基础,指导学生精读语段,溶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观察思考和思想教育为一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做到精读语段,领悟中心呢?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草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蕴含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文  相似文献   

11.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继《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的重点训练项目,这两则《读写例话》共同体现出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学用结合。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为什么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几种方法?(板书:潜心会文,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复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意在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巩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明确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学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此导入新课。]二、自学例话,领悟方法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学…  相似文献   

12.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实施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文可利用资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读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能体会它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心思想是作者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文章的结尾,能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对读者有启发和鼓舞作用。“篇末点题”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但它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下面结合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举几个实例,供同学们学习品味。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高年级的看图学文,侧重于从观察展开联想,要求学生能从图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才能使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起来,从而深刻领会画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用形象的笔墨表现出画面的含义呢?我认为: 指导学生看图,不仅要注意到画面上有的,还要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学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种常见的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指导。一、篇末显其意。如《伟大的友谊》一课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来完成的。课文均由文章组成。从广义而言,凡能独立成篇并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书面语言皆可称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就狭义而言,单指后者。文章之分为体,是因为任何一篇书面语言都是人为了交流思想感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人的思想感情又因时代社会和个人需要不同而千差万别,这样,使用书面语言写文章时在形式、结构、语言的表达方式诸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构成与区别不同文体的根据。研究并掌握这些特点是分析文章的知识基础,根据不同需要写不同文体的文章既是学生也是…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感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钻研文本,运用适合本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20.
前面已经讲过,写文章就是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作者的喜、怒、哀、乐.请看下面这几个句段,体会它们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