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后半期,东方的两个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和中国,先后实行了两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但由于两国实行改革的领导阶级力量、群众基础、改革方式、封建势力强弱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的结果.前者摆脱了半殖民地状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后者却没有走上富强道路,也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属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许多近似之处。由于两国在进行改革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不尽相同,又各具其特点。本文试就此略加比较。 首先,改革前的国情相似。日本在十八世纪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当时,在一些生产部门中开始涌现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了雇佣劳动。之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亚洲彼此一衣带水的两个封建国家分别进行了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分别走上了两个国家的历史舞台。两个国家的改革运动,对本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发生的社会背景、国际背景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成败原因,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4.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尝试。这次运动是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和封建统治阶级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分裂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自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希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达到解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为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探寻了出路.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我们临近的东亚国家日本早在当时的三十年前也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以西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由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一次成功改革.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但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就以中国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工业文明的发展来对比与研究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是分别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两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明治维新”在日本实现了其“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而“戊戌变法”在中国却中途“夭折”。纵观中日两国变法前的情况看,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结果却相反,这是...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是一次带有反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意义是巨大的。它是以挽救祖国危亡为目的的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其矛头是对着帝国主义的。它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迈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第一步。它是以资产阶级方案为改革内容的政治改革运动,力图将中国改造成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0.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明治维新是19世纪年后半期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在日本历史上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明治维新运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倒幕运动,时间从幕末开港后倒幕运动兴起到戊辰国内战争(1868~1869年)结束为止,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政权问题,即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能够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推进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政府。第二阶段(从1869年开始)是新建立的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段改革的阶段,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学习和追赶西方,大力扶持和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把日本建成一个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强大军事力量的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近50年中,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浪潮,中国的有识之土进行过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和斗争。从洋务派移花接木式的改革,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护国”、“护法”斗争以及宗教运动、议会斗争,都失败了。50年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俄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伴随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场社会运动。它的领导者是俄国中产阶级妇女,斗争目标是争取妇女同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主要是争取妇女选举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就业权、婚姻自主权、财产继承权等,实质是资产阶级妇女向本阶级男性统治者要求分享权利的斗争。这场资产阶级女权运动虽然不及法国、英国、美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来得那么凶猛、激烈,影响那么广泛、深远,它在俄国历史进程中昙花一现般消失了,但是作为一场社会运动,它对唤起俄国妇女觉醒意识、对促进俄国妇女解放毕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俄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失败了,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作分析。 首先,俄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所走的是一条不触动旧政权,不改变旧秩序的改良主义道路,这是其局限性的根本所在,也是导致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俄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所处的时代,正是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使妇女进入工厂既是必要,又成为可能。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到来,工业生产由家庭转移到工厂,工厂开始需要大批廉价的劳动力,而男人们难以单独承担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全部劳动力。于是妇女走出家庭、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一场仿效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虽然,这场改革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在传播西方思想和引进资产阶级政体模式方面,具有积极的历史进步性。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引进的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欧风美雨中兴起。作为新的经济因素,它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几经挫折,资产阶级的强国富民之梦破灭。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眼于影响因素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由此把握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戊戌变法100周年.一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爱国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他们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因为这个运动的高潮期即“百日维新”,是在戊戌年,故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戊戌变法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民权,主张言论自由,做了许多思想启蒙工作,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更加关心国事和民族存亡.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是“新学”反对“旧学”的一场激烈的斗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这自然是中国近代史上制度改革的一场悲剧.但它的历史意义和它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也是我们今天仍要纪念“戊戌变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欧洲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继承了前一时期的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在北美英属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这一时期的政治民主化斗争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特权的斗争,结果推翻了各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斗争享有了政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20.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欧洲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继承了前一时期的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在北美英属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这一时期的政治民主化斗争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特权的斗争,结果推翻了各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斗争享有了政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