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仿似流行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的生活及各类传媒中,仿拟格十分流行.本文从仿拟的界定及分类、仿拟流行的范围、仿拟流行的原因及其前景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生活及各类传媒中,仿拟格十分流行。本文从仿拟的界定及分类、仿拟流行的范围、仿拟流行的原因及其前景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仿拟辞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语言单位的层次、本体的出现与否、仿拟手法、仿体生成的直接与否、本体和仿体的数量对比等对仿拟辞格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进一步归纳了仿拟格的修辞效果,除了前人归纳的具有讽刺、幽默、强调等作用外,又提出仿拟格具有使语言简洁,使语言陌生化,能引起读者或听者的自然联想,从而更能认可某种事物的特质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卫贤  赵晶 《现代语文》2007,(10):113-1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力作,他在书中把修辞格分为三十八种,其中就有"仿拟"这种修辞格.陈望道先生说"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相似文献   

5.
语言风格仿拟是伴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崛起而流行的一种较新的仿拟格。语言风格仿拟的载体通常是名篇、“流行体”、口吻以及名言等语段,风格仿拟行为可以在语言各层面出现;风格仿拟的目的是为了讽刺或游戏,是一种风格上的元语言戏仿;风格仿拟的生成手段有古今颠倒、中外错位;仿拟的效果和认知框架的重合度、模因的时效性等因素相关;风格仿拟的创造主体通常是青年男性阶层;对待语言风格仿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简论仿拟格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巧妙灵活的仿拟格在网络语言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方式中颇具特色。对网络语言中仿拟格运用情况的探讨,分析其基本类型、主要特点以及利弊,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网络语言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高全 《文教资料》2011,(26):32-33
广告语中仿拟格运用比较常见,仿拟有谐音相仿、意义相仿、换字相仿、篇章相仿等类型。仿拟通过对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诗词作品、流行歌曲等人们熟悉的传统经典的模仿,取得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勇 《现代语文》2006,(9):54-55
风萧萧兮股市寒,钞票一去兮不复还!是仿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作.仿拟格手机短信是短信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近些年来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的东风,发展极其迅速,不仅"人丁"日益兴旺,而且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充分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将要讨论的就是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修辞格之一.指故意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仿拟诗是运用仿拟手法作诗.它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是作仿照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改动部分词句.使之变为一首有新内容和富于幽默感的诗。仿拟诗又称戏仿诗、依拟诗、套改诗和剥皮诗。仿拟诗如果写得好,能取得“旧瓶装新酒”,表情达意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三首现代名人的仿拟诗.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0.
短信息语言的仿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短信息采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仿拟修辞格就是常用的一种。仿拟是仿照现成的词语或别人的话语,造出类似的词语或话语。短信息常用的仿拟类型有词句仿拟和文体仿拟。这种修辞方式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新颖时尚、讽刺尖锐。  相似文献   

11.
仿拟作为一种修辞行为,也是一种认知手段。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展开仿拟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仿拟修辞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仿拟现象的认识,为人们在更合理地运用仿拟手段提高言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做到语言形式与表现内容完美和谐的统一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仿拟是一种重要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文章拟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仿拟中本体的选择、仿体的建构进行探讨,并指出只有在认知背景知识和现时语境共同作用时,人们才能对仿拟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3.
华章 《高中生》2012,(3):9-9
针对一些有特色的理性素材,考生可以采用套用仿拟法,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推演出新的观点或主张,从而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从形式上看,这种处理素材的方式是一种套用仿拟,但从内容上看,具有新的意味,往往能平中显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运用套用仿拟法要注意三点:①形似,就是要以原来的语句形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原语同仿语反义的成语叫做反仿成语。可分为两类:一类由语素换用构成,一类由语素变序构成。反仿成语在修辞上具有明显的对比作用。不少成语存在反仿成分,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相反相对事物在词汇上的反映。反仿成分的固化程度高,定型的已有相当时日的常用反仿成分不应拒之“典”外。运用仿拟辞格创制新词的方法可称仿拟造词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仿拟修辞格的总体介绍,主要讲了仿拟的语用特点:新颖独特,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性;富有诗意以及其说服性和欺骗性。还介绍了仿拟出现的心理原因,应用仿拟的利弊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仿拟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角度原型—模型论观点来探讨仿拟这一流行的修辞学现象,在该理论的关照下,重点分析了仿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仿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角度原型—模型论观点来探讨仿拟这一流行的修辞学现象,在该理论的关照下,重点分析了仿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仿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广告中仿拟修辞的类型以及仿拟修辞的效果和运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全文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举例详细地分析了广告中仿拟修辞的各种类型;其次,简要地概括了广告中仿拟修辞的效果,总结了运用仿拟修辞应当注意的问题。全文旨在推动广告修辞的发展,促进广告修辞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仿拟既是一种修辞格,又代表了一种思维认知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仿拟,能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句、篇章的写作方法,轻松地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认知仿拟教学法是认知教学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权巧丽 《双语学习》2007,(6M):106-107,109
本文以仿拟言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仿拟言语的心理阐释。首先,本文将仿拟的语用功能归为两个方面:新颖幽默和辛辣犀利;然后根据仿拟这两方面的语用功能将仿拟分为正仿和反仿;最后运用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人们理解仿拟言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