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正面效应是:地下淡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浅层地下淡水的开采加快了水循环,提高了地下水资源利用率;浅层地下水的开采促进了盐碱地土壤改良;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提高了浅层地下水调蓄能力;浅层地下水的开采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地下水开采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液体矿水的开采为盐化工业提供了大量原矿资源。其负面效应是:地下水污染;咸水入侵;水质咸化;盐湖区液体矿产资源超采形成区域降落漏斗。  相似文献   

2.
邓鑫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113-113
本文论述了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的重要性;叙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介绍了循环流化床中的基本概念;展望了循环流化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清末民初(1897-1915)的农学报刊,探求了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学报刊在中国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及其历史作用。【结果】农学报刊引入了现代西方农业理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结论】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促进了现代传播业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建刚 《今日科苑》2010,(16):92-93
本文介绍了许昌春秋站工地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介绍了微型钢管桩的施工工艺;介绍了锚杆的施工工艺;介绍了混凝土喷面的施工工艺;分析了微型钢管桩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增值税对我国R&D投入的影响,对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促进R&D投入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J·克雷格·文特尔带领的团队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完整的基因组DNA,引发了一场关于“人造生命”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电厂生产中,变频给水在气机辅机中的应用,改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循环软起解决了水泵启动转矩对设备的冲击,延长了水泵寿命;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误操作;与DCS系统相互配合提供了自动化程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信息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部署原则;论述了传统安全域解决方案亟待改善的问题;概述了锐捷网络应用安全域解决方案;总结了具体的安全技术部署相关措施;并对大连市金州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解决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资源科学》2008,30(7):1053-1060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104hm2,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沙地面积减少了20.67×104hm2。在空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以南部和东南部黄土丘陵区沟壑区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最为明显。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气候因素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及社会投资的增加,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驱动了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科研管理》2010,31(1):134-146
摘要:本文以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视角,构建了高校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教学与科研绩效产生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69家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涵盖高校内外部社会网络的高校社会资本三维度的测量模型是可行有效的;证实了组织创新在高校社会资本影响教学与科研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解析了内、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对教学与科研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方面的效应差异及其交互作用。找到了高校关系维社会资本会对组织创新产生负效应的路径,论证了“强关系”和“过度信任”会产生负作用;但是综合高校内、外部社会资本各维度水平的交互总效应,它们对教学与科研绩效水平、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然是正向显著的。同时,本文也考察了“学校属性”、“办学历史”、“211工程”、“985工程”、“地理区域”作为控制变量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情况,从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出发,分析指出了现行税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着重点,主要是:缩减免税项目;合理扣除费用;严把个人收入关;加大打击力度;调整税率结构;改进征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十一五"建设的重要攻坚阶段.科学技术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党中央高瞻远瞩,制订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以及"863计划"等重大科研发展计划,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当前,国内外的科技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国家为能在新一回合的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都纷纷制订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计划.产学研结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本文以英国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英国在制定与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的基本做法,对我国在制定重大科技计划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伦琴于1895年11月发现了X射线,第二年1月公开宣布,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文对第一本中文译本X射线著作--<通物电光>进行了详细讨论.译文的底本是美国医生莫耳登和电机工程师汉莫尔合著并于1896年出版的<X射线>一书,由傅兰雅与王季烈译成中文,定名为<通物电光>,于1899年在中国出版,其速度之快,可能是当时中国出版译著之最.文中对译本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与原著进行了比较,还介绍了中国人对X射线的早期应用简况.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专业化;聚集化;网络化;本土化。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外部经济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学习创新效应。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加强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双语教师应具有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蓝道奇 《知识窗》2012,(4X):43-43
<正>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格言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一直都认为数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8.
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为蓝本,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实践性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总结了实践性教学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培育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30%。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稻田却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述了稻田CH4和N2O的产生过程、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异规律,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稻田CH4和N2O排放总量的估算结果,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可进化硬件的机理和相关技术,阐述了一种基于进化论中遗传算法的大规模电子电路设计方法,用可进化硬件设计出了有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FIR系统,利用VHDL语言在QUARTUSII对设计进行仿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遗传算法;可进化硬件;FIR;EHW;FPGA;VH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