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雪兰 《文教资料》2010,(34):87-88
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景物拟人化。写形为了寓神,即把景物人格化,山水画是画家个性化人格、修养的精神情态的体现。山水画要传出画家之道.这是一个从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过程。山水画的传神受画家的人品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受其特定社会现实和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艺术创作变成了文人画家们抒情言志,怡情娱性的手段。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元代得到了复苏与新变。元代山水画家所强调的写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写意精神的分析研究,再观照当下山水画发展之现状,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墨山水画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元。中国水墨山水画由重青绿到重水墨的转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画家独特的生命意识使然。因为水墨山水画可以表现宇宙的淋漓生命,可以反映画家突破形似追求生命内蕴的精神,可以表现文人画家空灵淡远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一直以写生没骨花卉享誉画坛。而他最初是学山水画的,且造诣很高,受到了历代画家的赞誉。其山水画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注重师法传统与师法造化;强调在作品中对笔墨与设色的运用;重视对意境及其淡雅格调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创作随想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重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重新审视重彩画在传统山水画中的价值,是当代中国画画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唐宋以前,山水画基本以青绿、大青绿及金碧山水画为主流,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王希孟等。当时,青绿山水作为皇家所推崇的绘画形式,其规模及艺术品位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人画家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大多命运坎坷,仕途多舛。他们在思想上极度苦闷,遂投身自然,放情山水,追求一种"梵我合一"的道统精神。"元四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绘画上一改南宋所崇尚的院体画法。追求五代董源、北宋巨然一派的"南宗"画法,讲求笔墨的泼洒,注重情感的表达,融诗书画于一体,使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特征更加明显。"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对明清以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研究"元四家"山水画,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的精华,进一步推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自然中色光的体现有其特殊的方式。受儒道哲学体系的影响,自古以来画家们把现实中的黑白灰关系归纳为阴阳向背关系,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笔墨来表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不仅存在着色光的表现形式,而且对色光的表现是一种超越现实、又存在于现实,具有精神内涵的高级表达方式,是特有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华章》2013,(12)
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以单纯地描摹自然场景来体现画家的主要意图,而是通过多种自然场景融合画家的思想意识达到表现画家主要意图的目的,由此形成了在有限的内容限制下容纳了无限的艺术意境.这主要是“留白”起着主导左右.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主要技巧及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黄宾虹是集中国画之大成的画家,他以毕生的精力验证了中国画承续延伸的活力.他的山水画艺术体现了从综合到分化的发展历程.前期山水画的综合,是中国画笔墨之道的要求,体现在对山水画笔墨之道的"知性"和对传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悟性"上.山水画的分化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中期他逐渐走向以师造化为主,山水画重视从自然山川获取感受并运用于创作之中;二是晚期山水画变革升华,尽显自己独特风格个性和创造表现灵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些山水画家的创作出现与传统哲学思想相分离的倾向,画作以照像写实的手法描摹山、水、树、屋等,显示出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即哲学思想研究甚少。中国山水画经过漫长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即道学。通过揭示早期山水画的艺术本质特征,使山水画家从“艺与道合”、“澄怀观道”、“含道映物”的独特审美理念中得到启悟,从而领会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心象与自然的高度合一,以此使当代山水画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路海英 《文教资料》2011,(10):83-84
写生与山水画创作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山水画写生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山川.画家通过游历,饱览名山大川,继而胸怀山川丘壑。写生不但可以如实地记录游历时的真实场景,而且可以勾起画家的无限遐想,为创作提供素材,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通常,一幅结构完整、构思巧妙、笔墨精湛的写生作品.就是一幅完整的创作。在写生中,画家需要考虑如何将三维的视觉物象展现于二维的画面上;如何立意构思、组织画面、运用笔墨;如何将眼前物象、胸中丘壑和画家个人情感完美融合,这些是贯穿游历和写生全过程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卓越成就的民族传统绘画是我国博大丰厚文化宝库中极为绚丽的明珠.在蕴含丰富、源远流长的民族绘画中,山水画艺术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画料.本文以美学的观点,阐述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山水画的主要审美特征和艺术特色,借以体现各个历史阶段独具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也展现出了不同时代山水画的嬗变及历代画家各具风骚的创造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从中引发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发展规律.并明确指出:现代画家只有把握时代的脉膊,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现代人的情感,才能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时代绘画艺术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绘画大家张大千先生来讲,山水画最注重的为造化,师法自然。他的山水画大约历经了三个演变阶段,即仿古阶段、成熟阶段及创新阶段。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画是艺术界内最为宝贵的财富,充分反映出了画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凡杰出的画家,师古人、师造化绝不可少,然而尤重在师我心。心者,画家之精神也。渐江山水画面目独特,这种独特的风格更多的是来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吴止戈 《考试周刊》2012,(37):185-185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对恬美景物的"遐思无限",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呢?对于"意境"之理解有如何能够集思广益呢?本文探讨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