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正式设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及学位制度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事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目标、学位要求、培养模式、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进一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15~16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调研总结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0所培养工程硕士的高校的代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1984年我国开展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1997年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到1999年9月,全国可培养工程硕士的学科领域已有34个,培养院校达71所(到记者发稿时,全国已有102所院校可以培养工程硕士),第一批工程硕士生已有部分获得了学位。在这十几年间,工程硕士教育渐成规模,但其招生、培养、学位论文工作中有哪些经验要总结,有哪些问题要解决,有哪些工作要开展,有哪…  相似文献   

3.
1984年,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工科院校,握出了《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建议》,当时的教育部研究生司及时转发了这一建议。自1985年起,部分高等工科院校开展了培养工程硕士的试点工作。1996年11月下旬,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冶金、航空、兵器三家行业开展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试点工作,1997年4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设立工程硕工专业学位。设立工程硕土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我国的教自改革及科技、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恿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成了联系教育…  相似文献   

4.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的共性与差异;阐述了发达国家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典型特征及先进经验——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发展能力及素质为中心、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地借鉴国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先进经验来完善我国现有的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以M大学为个案,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群体(工程硕士生、导师、管理人员及就业单位)对现有学位标准中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要求的看法、要求和期望,分析了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理论分析及国内工程硕士教育的现实调研结果,对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构建及完善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工程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问题的讨论,从SO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现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已明文规定,工程硕士将和工学硕士脱钩,单独授予学位,这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大改革,表明工程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已进入试行阶段,新的研究课题又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要做好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工程硕士的内涵,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关系。对于什么是工程硕…  相似文献   

7.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工程硕士涵盖34个工程领域;每个工程领域涵盖至少两个学科,是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 一、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践 从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试点培养到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1984年到1989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中进行工程类型工学硕士培养试点工作。1989年到1997年进一步推广试点工作,大部分高校加入工程类型工学硕士培养行列.启动工程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实践,指出了按照行业、企业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生是工程硕士生质量的根本保证,并建议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改为“学位报告”。  相似文献   

9.
把握方向 保证质量 做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程硕士和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是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制度建设、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我校于今年6月间,自选自拍了学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例及优秀人物事迹录像。在拍摄的过程中,对工程硕士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工程硕士涵盖了34个工程领域,每个工程领域覆盖至少两个学科,是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专业最多、  相似文献   

11.
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看两年制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某些硕士生学制、培养目标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缩短硕士生学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和规格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探索两年制硕士生培养模式,应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其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和管理方式的调整,进一步推进缩短硕士生学制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稳步扩大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同时,不断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创新性工程型培养模式,从而克服了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原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实现了工程教育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聚焦当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硕士生校企联合培养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突出问题,以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生取得显著成效的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作为案例,总结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先进举措,即征集与对接企业工程实践项目确保工程硕士生围绕真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资源投入调动多元主体深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生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校企联合培养过程,通过对培养环节的督导保障工程硕士生在企业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各培养单位所取得的好经验,以促进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培养单位教育水平,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表彰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院校,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面向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工程硕士招生与办学思路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加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发展步伐,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任务。如何做好工程硕士办学是以工为主的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燕山大学十余年来工程硕士的办学经验,对今后的工程硕士教育办学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涵盖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其不足之处在于培养过程中“工程”不够突出、配套建设不够、发展定位不准确等。目前国外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新趋向表现在强大的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博士、多样化、多层次工程类人才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工程硕士制度建设、工程硕士运营企业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从国际研究生培养的一般模式,还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缩短硕士生教育年限是大势所趋。其有利因素在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堤下,将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资源,大大提高硕士生的培养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有利于改善我国的  相似文献   

19.
论点传递     
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是趋势丁雪梅在《哈工大报》上撰文认为,不论是从国际研究生培养的一般模式,还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缩短研究生教育年限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势所趋。其有利因素在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将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资源,大大提高硕士生的培养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因为用两年时间培养出合格的硕士生,仅此一项就能将硕士生培养效率提高1/3;能够比较大程度地解决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与现有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矛盾,因为年限缩短能使在校硕士生数量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已经很突出的规模和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简要回顾北京科技大学自 1985年以来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历程 ,重点介绍自 1997年以来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模式 ,并根据工程硕士生 (含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工作的实践 ,对有关的培养管理问题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