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爱家乡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的人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我却爱家乡的泥土。我们家乡的孩子经常在土地上打滚儿,有时捏“小汽车”和“飞机”,有时捏泥人,有时捏“电话”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们浑身沾满了泥土。这时候,大八们都亲  相似文献   

2.
我们小朋友的作文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干干巴巴,平淡无味,缺乏思想感情,难以打动人。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呢?第一,表达思想感情要有一个载体,有所凭借,就像过河用的船一样,有所依托。拿《我爱家乡的泥土》来说吧,小作者在写她与小伙伴捏泥人、打泥仗的游戏,种大豆的感受中间,流露出对家乡泥土的喜爱之情。第二,抒发感情要发自内心,抒真情,发实感。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要有一定的“因”,不是因人而发,就是因物或因事而发。《我爱家乡的泥土》的小作者从和“小朋友在泥土中打滚,捏泥人,摔大泡”到细致的捏泥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传说清朝有个民间艺人叫程仁,从小喜欢玩泥巴,与泥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在凉亭里观看过往行人的外貌、动作、神态,边观察边捏泥人。天长日久,他渐渐地把各种人物的形象、神态捏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后来,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尊称他为“泥面人”。  相似文献   

4.
独辟蹊径,泥巴堆里觅商机 我今年28岁,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草坪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玩具,活泼又顽皮的我和村里的小伙伴除了捉迷藏,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在一起玩泥巴,捏泥人和小动物.我爱动脑筋,手脚麻利,因此每次捏出的泥人总是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5.
席欣圣 《新高考》2011,(Z2):15-16
【作文题】(2011届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上帝捏出几个泥人,便歇了手。有两个泥人脸现愠色。上帝不悦,说:"你们由泥巴变成了人,还不满足吗?"一个泥人说:"人而无骨,其为人乎?"另一个抢着说:"总该有个壳,对付冰雹和冷枪暗箭吧?"上帝想了想说:"硬材料匮乏,你们各选一种吧。"两个泥人于是欢欢喜喜地各取了一样自己想要的。  相似文献   

6.
泥人张     
<正>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人们称他为“海张五”。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相似文献   

7.
泥人     
《红领巾》2006,(11)
用沙能堆沙人,用泥巴能捏泥人。相信不?泥人也是种艺术,也能捏出名堂来。先来看看大名鼎(dǐn$)鼎的惠山泥人。浙江无锡惠山泥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眼睛只剩条缝的大阿福了。传说古时候老有怪物下山伤人。一天,天上掉下个笑眯眯的沙孩儿。他只微微一笑,就打败了怪物。人们很感激他,就照着他的样子做成泥人,起名叫大阿福。南有惠山泥人,北呢,有天津泥人张。泥人张传到现在也有100年历史了。他的创始人张明山常年观察平常人的神态(shén tài),练出了一手绝活:能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来还活灵活现的。看看他的作品《渔樵问…  相似文献   

8.
我相信玩泥巴是人的一种天性。尽管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陶泥的时候,都做了同一个动作、说了同一句话,一脸惊讶地说:“这是什么?好脏啊!”当泥变成了有趣的泥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汽车、轮船……这样的变化又使他们欣喜不已。玩泥巴的确是件让孩子们快乐的事。当然现今的陶艺并不只是“玩泥巴”,它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开发儿童潜能、  相似文献   

9.
泥人和木偶     
一天,一个胖胖的泥人和一个俊俏的木偶来到河畔,准备过河。远处,渡船正往这儿驶(shǐ)来,快要靠岸了,泥人和木偶争着要先上船,不知谁先碰着了谁,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老兄,你不要忘本,你原先不过是一块千人踏万人踩的土泥巴而已,”木偶嘲笑着说,“现在,你被一个好事者做成人样,说穿了,你终究不过是一块干泥罢了。”“你有啥了不起,我可清楚你的底细。你只不过是东园里的一株桃木削成的人样。”泥人冷笑道。木偶被泥人抢(qiǎn))白(bái)了一番,当然不服气,又说:“你不要嘴凶,如果明天下一场大雨,看你还会在我面前逞(chěn))强。那时…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老家     
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三年。小时候,我爱到田野里去玩儿,田野便是我的天堂。那时候,玩具不多,我和小伙伴们便自创游戏。妈妈割猪草,我就和小伙伴玩起了泥巴。用泥巴捏小球,捏小人儿,还堆起了塔。大孩子们把用泥巴捏的  相似文献   

11.
惠山泥人     
“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衣冠千代异,肝胆一般同。造化眼前妙,流传域外雄……”这几句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我们无锡的特产——惠山泥人。作为无锡人的我,对泥人自然很是喜爱,但对它的制作却不甚了解,直到我参观了惠山泥人厂,看了它的制作过程才明白,原来还挺考究的。首先是材料考究。做泥人用的泥,是水稻田下面1公尺的粘土。因为这种土粘性好,含砂量很少,最适于做手捏泥人,这土也  相似文献   

12.
上帝捏出几个泥人儿,便歇了手,斜倚忘忧树,听奶与蜜之溪流的声音。有两个泥人儿脸现愠色。上帝不悦,说:“你们由泥巴变成了人,还不满足吗?”泥人说:“我们软瘫瘫的,太难看了。”上帝瞧他们扭来滚去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童年     
童年时,我像众多的孩子一样,很贪玩,爱画画、爱玩泥巴。我爱在纸上、墙上、地上随处乱画,记忆犹新的是爸爸给妈妈写信时,总让我涂上几笔一起寄走。到外公家,我也喜欢在外公宽敞的客厅地面上用粉笔龙飞凤舞地表演一番,外公因此特别喜欢我,吃饭时总叫我坐在他的身旁,不停地把清滚的肉丸夹给我吃。我还和小伙伴们玩一种叫“打泥炮”的游戏。我们挖来粘土,找个干净的角落先用一团泥做成巴掌大的泥砚瓯,泥砚瓯的底要研得薄薄的,越薄越好,但揭起时又不能粘破,做好后把它拿起来反转然后用力往地上一摔,地上就爆开一朵“盛开的花”,“花”开得最大,声音最响,就是优胜者。这个游戏需要捏泥的技巧,还要注意站的角度,掌握好使劲的力度,否则只会变成了一摊“烂屎饼”,引来众人的哄堂大笑,我和小伙伴们为此常常是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候我也喜欢静静地一个人捏泥巴,捏人、捏船、捏飞机,全情投入,旁若无人,其乐无穷。7岁那年,我在乡间的小学读书。班主任姓洪,是一个从城里来的年轻女教师,她很爱穿红色的外套。小时候我长得比较纤弱,光着脚板走田基路,遇到放水的缺口或《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2004年11月号《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2004年11月号是湿滑的地方,就很容易滑倒,弄...  相似文献   

14.
“我告诉爸爸,我告诉妈妈,今天我不想把琴练,也不想把那画笔拿,我只想,痛痛快快地玩泥巴。我捏的小狗汪汪叫,我捏的小猫摇尾巴,我捏的小鸟飞呀飞,我捏的小人乐哈哈。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玩泥巴的孩子也可爱,玩泥巴的孩子也听话。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小手脏了可以洗干净,洗干净了还是好娃娃。”一首歌唱出了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渴望,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玩泥巴的美好回忆。捏小人、捏小狗、捏小鸭,做火炉、摔泥碗等,小伙伴们在一起,或独自做泥塑,或合作垒造型,或分组比赛,玩得淋漓尽致,玩得不亦乐乎。泥,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可塑性、还原性,是…  相似文献   

15.
正上帝用泥巴捏出了人,陕西人用泥巴捏出了西安。西安是一座用泥巴捏起来的城市,这里不仅仅是指城墙,也指城墙内外的众多古建筑,还指满城的黄土。黄土高原最不缺的是黄土,在这座泥土捏成的城市里,到处可以嗅到泥土的味道,很接大西北的地气儿。诸多古建筑中,我最喜欢的是大雁塔。夕阳下的大雁塔,往往会有流云掠过,有一种落寞美,如同美色残存的妇人,对着镜子努力想留住一抹  相似文献   

16.
捏泥人     
刘佳利 《初中生》2013,(17):62-63
不知道玩过多少次捏泥人。你简直无法想象,我最后一次玩泥人,是已经六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班上一个男同学从我家门前经过,无意间看到了我。当时我们怔怔地对望了足足十几秒。他肯定不敢相信这么大一号姑娘了,还在玩泥巴。我当  相似文献   

17.
“吃早饭啦!”今天的早餐有些什么呢?一杯牛奶、一个鸡蛋,还有一碗面。我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用手捏了捏鸡蛋,想着把它给捏碎。不料,我捏了好一会儿,都不见裂缝。难道是我的力气不够大?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姐姐那灵巧的双手摆弄着,手指再轻轻地捏几下,一个漂亮、可爱的饺子便包好了,真好玩……于是,我问姐姐:“我能包吗?”“你不能。”“你太小看人了,我包一个给你看看!”我一边不服气地说着,一边伸手拿起了一个饺子皮,学着姐姐的样子,先放上饺馅,再把饺子皮和在一起,然后用手捏了捏。哎呀!饺馅—下子从饺皮的空隙中钻了出来……我便松开饺皮,重新开始包。可是这饺馅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又从另一边溜了出来,饺皮也被我捏破了……我觉得好丢面子,但还是不服气。“我—定要学会!”我心里想。这时,…  相似文献   

19.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贴近泥土看蚯蚓玩耍,听水里的泡泡吵架;很小的时候, 我就喜欢一个人坐着,懒洋洋地看着懒洋洋的太阳,他伸腰我就伸腰,他喝酒我不喝酒。爸爸妈妈都说我是幸福的,是我幸福, 还是妈妈幸福?奶奶说我是所有人的幸福。当我学会采石榴花当伞,学会捏泥人当朋友时,妈妈就对我说,我拿着的是自然赋予的,而泥人是我送给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郑润华 《山东教育》2005,(23):71-72
“我告诉爸爸,我告诉妈妈,今天我不想把琴练,也不想把那画笔拿,我只想,痛痛快快地玩泥巴。我捏的小狗汪汪叫,我捏的小猫摇尾巴,我捏的小鸟飞呀飞,我捏的小人乐哈哈。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玩泥巴的孩子也可爱,玩泥巴的孩子也听话。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小手脏了可以洗干净,洗干净了还是好娃娃。”一首歌唱出了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渴望,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玩泥巴的美好回忆。捏小人、捏小狗、捏小鸭,做火炉、摔泥碗等,小伙伴们在一起,或独自做泥塑,或合作垒造型,或分组比赛,玩得淋漓尽致,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