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兴产业技术的"井筒存储效应",提出通过产业集群缩减空间距离,促进同质型产业技术网状扩散结构的形成和异质型产业技术融合空间扩大的微观机理。从产业集群带动创新人才集聚,加快社会网络建设,降低技术共享成本,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等方面进一步剖析集群对技术扩散路径优化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给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创新生态的优化和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2.
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有赖于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生产、知识交换和技术学习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组织模式表明,不同部门的创新活动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与技术体制相关的技术规则和技术专有属性,是创新聚集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创新集群的政策重点之一,就是打造一种知识创造、知识交换和知识扩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筱  王铮  赵晶媛 《科研管理》2006,27(4):36-43
产业集群是最近几年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以中国深圳为例具体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增加资本收益率、提供和完善各种服务、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并不同产业集群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同,相应的其治理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混合治理型。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创新的政府行为透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照中国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推动创新的动机及其作用形式,结合中国产业集群创新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的政府行为模式:引入创新源、运用组织机制和推进技术扩散,并对这些政府行为模式在适用条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透析。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知识服务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知识服务模式、行业协会主导型知识服务模式及龙头企业主导型知识服务模式。根据匹配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及系统性原则,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知识服务模式中各个主体的权重,再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各个知识服务模式的服务质量,通过知识服务质量高低的比较,得出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服务模式。并以A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对知识服务模式选择方法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的扩散是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创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创新扩散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内涵,分析了创意扩散的特点,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过程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创意扩散的一般过程规律,反映了创意扩散主体、扩散影响因素以及扩散环境等各扩散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扩散机制,并提炼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三种模式.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创意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市场导向型、政府扶持型以及计划型三种模式。重点对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技术扩散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不同层面提出有关技术扩散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台州市产业集群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技术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模式的不同之处,即整个集群技术学习的最大特征是龙头企业从集群外获取技术知识,并以非正式的技术学习方式在集群内扩散,从而使集群的技术学习呈现一种"外向型"学习模式.最后为台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技术创新在集群内部扩散过程的博弈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成熟期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提出了加快技术创新在集群内扩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豪泰林(Hotelling,1929)价格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扩散的线段模型。在把抽象含义的技术分解成物化技术、文献技术和内涵技术的前提下,通过纳什均衡,得出技术扩散受方的需求模型,找出影响集群技术扩散的关键因素;利用模型结论对产业集群技术扩散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作出了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旨在提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内涵;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的六种路径:原始的自主创新、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官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集群大企业合作的自主创新、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自主创新和基于跨国并购的自主创新;在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分析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中的自主创新动力来源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或规律,指出动力不足之处和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斌  欧伟强 《科研管理》2016,37(7):35-46
论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六大"演化代",阐述了两岸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演进机理。并以闽台LED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多链扩展改进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过程进行全产业链、多维度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思路:(1)在实现模式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终带动两岸新兴产业集群乃至相关产业集群的腾飞。(2)在运行机制上,实现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由"个体制造"向"聚合制造"转变、由"技术追赶"向"技术跨越"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对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扩散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主体闻的相互关系,从技术供给者技术成熟度和技术需求者需求期望的维度,研究了实时条件下可用的四种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生成机理与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随着我国各类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有效治理“工业废弃物”,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园的特点,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环境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工业园运作的机理,并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总结出三种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循环运作模式、共生型循环运作模式、动静脉循环运作模式,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的理论观点认为,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人员流动和知识交流,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学习效应会得到增强。本文通过对临朐和大沥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探讨集群中技术扩散过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集群理论观点相左,在集群发展尚处于早期的临朐,集群内部技术学习效应明显,但在相对成熟的大沥镇企业间的学习效应却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而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正是这种企业行为特征决定了S型的扩散曲线在发展中国家集群中的适用性。由此,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过程应成为理解集群形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集群"技术引进代理人"的概念,结合集群自主创新的特点,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一般关系,详细探讨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规模变小的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不仅没有被套球化的浪潮淹没,反而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产业集群拥有的创新优势。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表现为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间优越的学习能力。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实现主要通过地方环境的孵化作用、知识技能的扩散集聚作用以及跨国公司的催生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培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网络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理解"两个熊彼特"悖论的新视角.建立在企业网络基础上的产业集群能够提供技术创新竞争的激励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协作机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促进缄默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为技术扩散提供有效渠道.随着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孕育、形成,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并能够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效能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