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名词解释: 刑法 刑法学 刑法体系 罪行法定原则 罪行自负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 刑法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 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 刑法的溯及力 刑事责任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意外事件 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 年龄 犯罪 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意合犯 惯犯 结合犯 连续犯牵连犯 吸收犯 刑罚 刑罚体系 主刑 附加刑管制 拘役 罚金 剥夺政治权力 驱逐出境 量刑 法定情节 累犯 自首 立功制度 数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赦免  相似文献   

2.
一、重点名词:刑法 刑法学 刑法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 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 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意外事件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逐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相似文献   

3.
1解释名词1)刑法学3)刑法体系5)立法解释7)学理解释9)文理解释11)限制解释13)犯罪15)类推17)同类客体19)一般客体21)复杂客体23)犯罪客观方面25)作为27)危害结果29)刑事责任年龄31)犯罪特殊主体33)故意35)间接故意37)疏忽大意的过失39)意外事件41)紧急避险2)刑法4)刑法解释6)司法解释8)论理解释10)扩张解释12)刑事责任14)犯罪构成16)犯罪客体18)直接客体20)简单客体22)犯罪对象24)危害行为26)不作为28)犯罪主体30)刑事责任能力32)犯罪主观方面34)直接故意36)过失38)过于自信的过失40)正当防卫42)犯罪既遂43)犯罪预备45)犯罪中止47)共同犯罪4…  相似文献   

4.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刑事责任 刑罚 主刑 刑罚裁量 累犯 自首 数罪并罚 限制加重原则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二、选择题1.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C .对前段的强…  相似文献   

5.
解释名词题 1)刑法学3)刑法体系5)立法解释7)学理解释9)文理解释 11)限制解释 13)犯罪构成 巧)同类客体 17)一般客体 19)复杂客体21)犯罪客观方面 23)作为25)危害结果27)刑事责任年龄29)犯罪特殊主体 31)故意33)间接故意35)疏忽大意的过失37)意外事件2)刑法4)刑法解释6)司法解释8)论理解释10)扩张解释12)刑事责任14)犯罪客体16)直接客体18)简单客体20)犯罪对象22)危害行为24)不作为26)犯罪主体28)刑事责任能力30)犯罪主观方面32)直接故意34)过失36)过于自信的过失38)正当防卫39)紧急避险41)犯罪预备43)犯罪中止45)犯罪集团47)首要分子49)胁…  相似文献   

6.
1解释名词题 1)刑法学 3)刑法体系 5)立法解释 7)学理解释 9)文理解释 11)限制解释 13)犯罪构成 15)同类客体 17)一般客体 19)复杂客体 21)犯罪客观方面 23)作为 25)危害结果 27)刑事责任年龄 29)犯罪特殊主体 31)故意 33)间接故意 35)疏忽大意的过失 37)意外事件2)刑法4)刑法解释6)司法解释8)论理解释lO)扩张解释12)刑事责任14)犯罪客体16)直接客体18)简单客体20)犯罪对象22)危害行为24)不作为26)犯罪主体28)刑事责任能力30)犯罪主观方面32)直接故意34)过失36)过于自信的过失38)正当防卫3q)紧急避险41)犯罪预备43)犯罪中止45)犯罪集团47)…  相似文献   

7.
1解释名词1)刑法学3)刑法体系5)立法解释7)学理解释9)文理解释n)限制解释13)犯罪15)类推17)同类客体19)一般客体21)复杂客体23)犯罪客观方面25)作为2)刑法4)刑法解释6)司法解释8)论理解释10)扩张解释12)刑事责任14)犯罪构成16)犯罪客体18)直接客体20)简单客体22)犯罪对象24)危害行为26)不作为27)危害结果29)刑事贵任年龄31)犯罪特殊主体33)故意35)间接故意37)疏忽大意的过失39)意外事件41)紧急避险43)犯罪预备45)犯罪中止47)共同犯罪49)主犯51)从犯53)教唆犯55)想象竟合犯57)结合犯59)连续犯28)犯罪主体30)刑事责任能力32)犯罪主观方面34)直…  相似文献   

8.
一、名词解释:1.溯及力 2.犯罪构成 3.作为 4.刑事责任能力 5.犯罪的故意 6.犯罪的过失 7.犯罪目的 8.正当防卫 9.紧急避险 10.犯罪中止 11.教唆犯 12.想象竞合犯 13.刑事责任 14.拘役 15.刑罚 16.剥夺政治权利 17.累犯 18.自首 19.缓刑 20.赦免二、填空题:1.刑法是关于、和刑罚的法律。2论理解释可分为解释和解释。3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和的效力。4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的或具体的。6在刑法理论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和。…  相似文献   

9.
环境刑事立法中的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对环境、财产造成了间接危害,或对公众生命与健康构成了威胁,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之所以要在我国刑法中设立环境犯罪的危险犯,是因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立法价值,这三方面分别为:从环境刑法保护的客体特征为角度,从环境刑法的体系完善为角度,和从环境刑法的功能增强为角度。环境犯罪侵犯的客体因其重要性和不可恢复性需要设立危险犯进行特殊保护。设立环境危险犯还有助于对环境刑法中过失犯局限性之弥补。并且,对环境刑法的功能是一种极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我国刑法,可以发现我国刑法在规制危害矿山生产、生态安全犯罪方面存在忽视对矿山生态安全的保护、预防滞后、刑罚体系不科学等不足,应从加强对矿山生态安全的保护、增设危险犯、增加刑罚种类和非刑罚处罚措施等方面着手,加强刑法对危害矿山生产、生态安全犯罪的抗制.  相似文献   

11.
罚金刑作为刑罚的一种,有助于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其特殊性在于可以将其用于环境修复,使因环境犯罪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而我国环境犯罪刑法关于罚金刑在数额的规定方式上、刑罚的适用方式上以及数额确定上未区分犯罪故意与过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司法机关对环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存在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确立环境犯罪罚金刑数额规定方式,确定相应的标准,增加易科罚金制作为环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方式,并且对于环境犯罪罚金刑数额的适用以故意与过失为基础,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的危险犯从其表现形式看,可分为二类:一是故意危险犯和过失危险犯;二是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对在刑法中环境危险犯的设立基本无异议,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具体法例。我国刑法应尽早增补此类内容。要加强对抽象危险犯惩处的可操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8,(2):85-91
台湾地区将水污染解释为因人为活动,排出各种有害物质,且过量介入各种水体而损害相关权益的公害现象,因而水污染环境公害刑事责任的追究不以存在个人的受到损害为处罚根据,而是视之为公共危险罪的类型,强调的是对环境生态法益保护。台湾地区对于水污染犯罪的制裁方式,采用的是增修"刑法"中的公共危险罪,但仍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将行政刑罚规定于个别环境行政法中。大陆地区水污染刑事宜采取基本刑法与附属刑法并列模式,明确环境生态法益为犯罪客体,并以危险犯的模式规制水资源污染行为,同时适当加重刑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类犯罪活动的总称。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呈高发态势,刑法对这类犯罪行为的规制在客体归属、入罪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有效打击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应该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5.
环境刑法应当也可以设立过失危险犯。环境法益的特点和过失危险犯的价值、环境过失危险行为所具有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环境法益保护的迫切现实需要决定了应当设立过失危险犯。由于过失危险犯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以及我国刑法的规定均不违背,从而决定了过失危险犯设立的可行性。环境刑法设立过失危险犯时要限制过失危险犯成立的范围;要合理的配置刑罚;要采用恰当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中个人的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争议。从单位犯罪中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这一角度着手,希望为追究单位犯罪中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合理途径。首先界定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范围;其次,对责任人员的刑罚适用从主刑和附加刑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非刑罚处置措施作为刑罚的必要补充,并指出其适用的依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一违法行为的犯罪化是指对该违法行为的控制是否有必要通过设立刑法规范进行规制。我国现行刑法典规定洗钱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此罪,而我国反洗钱的司法现状说明立法的规定不尽合理。国内也有学者对过失洗钱行为犯罪化持否定态度。从刑法学理论看,过失洗钱行为同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符合犯罪化的标准。同时,国际反洗钱立法标准和域外较成熟的立法经验也说明将过失洗钱行为纳入我国立法范畴是可行的。因此,我国刑事立法有必要将过失洗钱行为犯罪化。当然,过失应仅限于"重大过失",其量刑也应明显轻于故意洗钱犯罪。此外,还应注意区分过失洗钱犯罪与过失处置赃物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两高”《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惩治非典病毒携带者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携带非典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要严格依照本罪的特征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此罪与他罪的界限。犯罪行为人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理论上,我们还应探讨对本罪犯罪行为人可合理适用一些非刑罚方法来承担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1 解释名词 1)刑法学 2)刑法 3)刑法体系 4)刑法解释 5)立法解释 6)司法解释 7)学理解释 8)论理解释 9)文理解释 10)扩张解释 11)限制解释 12)刑事责任 13)犯罪 14)犯罪构成 15)类推 16)犯罪客体 17)同类客体 18)直接客体  相似文献   

20.
定罪与量刑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两个基本环节.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定罪准确,量刑才有可能适当,定罪是关键.研究犯罪主观方面有助于定罪和量刑.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还包括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类型.如何区分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类型,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别阐述了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类型的区别和联系.犯罪目的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