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长一段时间了,在电视里,在报刊上,‘波黑’一词总是与‘炮火’和一串的伤亡数字相关联。让我们拨开烟雾,看看萨拉热窝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王淳华 《传媒》2001,(7):56
伊拉克陪同很怪,事先从不告诉你次日的日程安排,让你有所准备.每天清晨,都是上车以后才突然告诉你要去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他们的个人性格决定,还是有什么其他考虑.这天早晨,我们照例先上车,等汽车开出一段距离之后,才被告知:今天要去参观萨达姆儿童医院.这种突然袭击的安排使我连事先带来的礼品也没能带来.院长和巴西木博士接待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刘永庆 《兰台世界》1998,(12):32-33
前不久,经辽阳市档案局局长曹丰学的推荐,我随辽宁省档案局局长艾鸿举到辽阳市宏伟区档案馆作了一次调查与采访,区委、区政府分管的领导、区委办公室和档案室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档案工作开展情况,陪同我们参观了库房和举办的档案工作展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4.
陶斯亮:第9封"信"是平反 陶斯亮--陶铸的女儿,曾以《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而闻名全国,现任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我找她联系采访的时候,她的母亲曾志--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参加过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著名巾帼英雄,因病危正在医院抢救.陶斯亮日夜守候于母亲的病榻旁,须臾不得分身.我在北京等了一个星期,那天突然接到电话,陶斯亮约我傍晚在家里见面,她由医院专此赶回.来访时间定为一个小时,她只能挤出这点间隙.6月的北京,气温已近30度,傍晚略有丝丝凉意.我由曾志的老友胡瑞英妈妈陪同,来到西城区一个居住中央领导的住宅区.  相似文献   

5.
平民化是当代都市文化的潮流。翻阅报纸、聆听广播、打开电视、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我们越来越感到:大众传媒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近寻常百姓,走进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6.
正1978年8月28日,时任《红旗》杂志文艺部副主任的柯蓝通知我:本社秘书长林肖硖同志要去看望周扬同志,借此机会,我们约请周扬同志为《红旗》杂志写篇稿子,谈谈党和文艺的关系问题。我当时在《红旗》杂志文艺部当编辑,柯蓝让我和他一起,陪同林肖硖前往,先只作礼节性的访问。周扬同志被"解放"之后,一直住在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当天晚上七点,我和柯蓝陪同林肖硖,驱车前往万寿路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周扬同志和他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万里一次在谈到宣传报道时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记者,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我们这些当官的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很不容易。我们一下去,地、区、县、公社,直到村队,都有人陪同。  相似文献   

8.
启功先生是我们衷心敬仰的一位师长。他在中华书局参加校点整理《清史稿》的工作时,我们没什么直接的接触。依稀记得1976年春节期间,我曾陪同时任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编辑的金沙同志到小乘巷去看望过启功先生。  相似文献   

9.
光洁明亮的玻璃窗户上,贴上几张生动传神、色彩浓艳、形态各异的窗花,会骤然增添一种喜庆、欢乐,祥和之情便弥漫整个房间和家人的心田。这是我每次看到农家院落的窗花时,心里都会有的一种感觉。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去陕西探亲,被朋友邀请到一户农家做客。这是一户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10.
弄拙成巧     
我所生活的小城,有省内最有名的批发市场,当然,换一句话说,也是省内最大的冒牌货批发市场。因为假冒的质量极其精良,几乎可以与真货一决高下,这个市场已然成为我们当地人对外炫耀的一种骄傲,每每在陪同外来人周游完山山水水之后,总不忘得意地加一句:我们这里的某某产品,可是畅销大江南北哦。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我和本台另一位记者在枣强县委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采访了李雅科村油漆厂。接待我们的是李雅科村党支部书记兼油漆厂厂长。这个厂是1985年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0周年,这不能不引起我对亡友——好八连老连长刘裕民同志(1956-1959年任连长,编者注)的回忆.他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 刘裕民是我的病友.1993年春天,我因治疗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刘裕民那时也由于同样原因住进了这家医院,并且和我同在一个三人病房里(另外一张病床空着).我们朝夕相处,同病相怜,共同度过了四周二十八天.在这期间,充裕的时间,自由的聊天,使我们从素不相识到相互了解,最后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那段陪同采访的日子虽然不长,只有三四天,已随着时间的脚步渐渐流失,可那难忘的情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掉.作为一个介入新闻生活10余年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不知是那几天的陪同采访有什么迷人之处,还是自己的心灵受到什么震动,总想把它写出来,介绍给同行们.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4,(5):40-41
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伦敦经营蔬菜批发的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15.
"拔苗助长"是带有贬义的成语,多用来比喻有些人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但是,我也听到有人用这句成语表示自谦的.2011年某出版社下属的公司请我去给新编辑讲课,中午请吃饭,陪同的有几位总监,总经理席间介绍某女士,说她是新任的编辑总监.这位年轻女士,前几年也是新编辑,入公司时听过我的课,请我审过稿,她说,我们公司年轻编辑多,总经理让我当总监,是"拔苗助长".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医院档案是医院组织机构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通过医院档案,我们可以探究医院历史发展的轨迹,了解历代医院领导者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从而在继承医院原有的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沉淀,形成更加丰富而广泛的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初我得知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孟庆远同志患癌症住院,我和许多同事都要去医院探视。医务室的大夫劝我们不要去,说老孟每见到社里的老同事总是很激动,探视的人多了,不利老孟治疗、休息。但是想到老孟多年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怎么能不去探视呢?这时社会科学编辑室的王斌俊说老孟有一本历史小品集,已赶排出校样,让我带到医院去, 让老孟看一看,可以尽快付印。我和张国风带了校样和一些营养品去看老孟,这时他已病危,不能进食了。他见到我们时神志很清醒,激动地哭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小郑, 我要与你永别了……”  相似文献   

18.
在期刊研究方面,张伯海先生是我的坚实引导者,影响至深的当属第一课.那是1991年深秋,他在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任上,我在河南郑州谋饭.有一次,我陪同有关领导到署里办事,他留我在他办公室单独谈了一会儿.所谈其他内容都忘了,但那句"期刊是要死的"是永远记得的.他语调轻缓、舒徐,于我则无异于晴天响雷.  相似文献   

19.
孙洪康害得我好苦。找了他很久,一直没能找到,只好贸然地去闯他的家。走过堆放着杂物的过道,我叩开了房门,道明来意。他不在。迎面,他的夫人和爱子热情地把我让进了屋:褪失了光泽的橱柜、板床、写字台,旧式收音机,母子的衣着……把我仿佛拉回到十年以前的普通人家。倒是搁在几只破箱子上的彩电和蜷缩在墙边的冰箱才隐隐地露出些许现代气息。纯朴的孙夫人沈雪新是普陀二中的教师,初时,她有些慌乱。当我将话题扯向他丈夫的时候,她的话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18日中秋节,在老作家萧军的故乡辽宁锦县(今凌海市),举办了全国首个“萧军资料室”落成典礼.我和父亲方未艾陪同他的老友萧军夫妇及孩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参加了这个盛会.我是通过萧军叔叔的介绍,结识了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