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机采集不同日龄(0 d、21d、35 d、75 d、126 d、168 d、245d、315d和360d)的黄羽鸡血清样品,每种日龄采集276份,共计2484份,运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禽呼肠弧病毒(ARV)抗体检测,测定抗体变化规律,确定抗体分布基准线。结果发现,0 d ARV的抗体滴度在1500抗体左右,抗体阳性率为71.10%;21d抗体滴度值下降到220左右,抗体阳性率降到最低,为28.99%;35d抗体开始缓慢上升,抗体阳性率为33.33%;70 d时抗体滴度值继续攀升,到126 d抗体滴度值和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峰;168 d时抗体开始缓慢回落,一直持续到360d。抗体分布特点是0d抗体滴度主要集中0~2000之间,占76.09%(210/276),21d抗体滴度为0的鸡群占90.58%(250/276),35d抗体滴度400-1000的鸡群占40.58%(112/276),1000~2000的占24.64%(68/276);70d抗体滴度在1000~4000之间,占75.72%(209/276),126d时抗体开始分散分布,但5000~8000滴度的鸡群最多,占30.07%(83/276),168d~315d抗体比较分散,360d抗体滴度又集中到400~5000之间,81.16%(224/276)。首次确定黄羽鸡ARV免疫抗体基准线,即0d在1301.39~1733.12之间,平均1517.25;21d时在193.61~246.11之间,平均219.86;35d在730.49~890.66之间,平均810.57;70d在2780.39~3525.47之间,平均3152.93;126d在6837.96~8337.65之间,平均7587.80;168d在6510.14~8078.84之间,平均7294.49;245d在5251.44~6662.26之间,平均5956.85;315d在4289.82~5306.74之间,平均4798.28;360d在3179.41~4150.10之间,平均3664.76。  相似文献   

2.
潘懿  蒙振亩  黄宝学 《大众科技》2012,(8):176-177,171
使用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禽流感H5+H9(Re-5、Re-2株)二价灭活疫苗对百色市林下鸡场灵山土鸡开展免疫,免疫后采样检测H5、H9抗体水平。结果表明,1次免疫与2次加强免疫抗体高峰值分别在免疫后45d、60d,60 d后1次免疫鸡群抗体开始衰退;1次免疫H5+H9二价苗比1次免疫H5单价苗H5抗体衰退速度较慢;H9抗体滴度普遍高于H5并且衰退速度慢;二次免疫的抗体水平普遍高于一次免疫,抗体水平与免疫次数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采集田东县2010~2013年种公母猪、保育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经过猪瘟疫苗一免、二免后28d的血清和未免疫的哺乳仔猪血清共2606份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检测,观察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对各生长阶段猪群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3年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3.44%、76.08%、80.87%、86.22%,平均合格率为79.24%,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种公母猪平均合格率最高,达91.55%,其次为生长育肥猪和哺乳仔猪,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4.19%、72.25%,保育仔猪最低,平均合格率为65.92%;一免、二免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51.24%、82.72%,二免显著高于一免。结果表明:各个猪场应对保育仔猪有针对性的免疫并及时淘汰经二次免疫以上抗体不合格的种公母猪,推行二次强化免疫工作,以提高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阮炜珊 《科技风》2014,(7):207-207
选取4个养鸡场2万余只雏鸡,然后随机分成2组,在10日对这2万余只雏鸡进行注射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连续对这些雏鸡进行观察21d,并记录各组雏鸡的情况,并对它们进行抽样作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5日龄时免疫过疫苗的雏鸡均只重比没免疫过疫苗的重了36.66g,而不是出现减少,反而还增多了。平均每日注射雏鸡量可达2000只以上,平均216只/h,其成本增加十分有限。现场因免疫造成的死亡雏鸡非常少,鸡群精神状态正常,24h之内死亡率不足0.5%,雏鸡饮水及采食量也没有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5.
覃勇  蒙振亩  胡杰  潘懿  阮清杰  班雪花 《大众科技》2012,(7):207-208,224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对农村散养犬免疫效果,对百色市的6个县所辖的12个自然屯的散养犬分别使用国产兽用狂犬病活疫苗(Flury株)和进口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G52株)以不同方式免疫。在免疫前和免疫后7~10d、20~30d、150~180d、340~360d分别采集犬只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未免疫前、使用活疫苗免疫一次、灭活苗免疫一次、活疫苗二次免疫、活疫苗一免后用免疫灭活疫苗再加强免疫一次,其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70.3%、89.8%、95%、98.8%。结果表明犬只免疫两次以上狂犬病疫苗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进口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国产狂犬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0年林芝逐年雷暴初日、终日、持续期和月雷暴日资料,分析了林芝近50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属于中雷暴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9d,最多可达44d。夏季雷暴最多,冬季很少有雷暴。雷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8%,以4月居多。雷暴主要出现在15~19时,占总雷暴次数的72.3%,其中16时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5日,平均持续期为214d,雷暴年频率为13.2%。20世纪80年代雷暴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正常。近半个世纪林芝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该地年雷暴日数的随机性强。  相似文献   

7.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补充适量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或有助于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采用液体悬浮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过程中磷源和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分析0. 5%、1%、1. 5%和2%KH_2PO_4处理浓度磷源补充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d培养过程中,原球茎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至培养70 d,原球茎生物量达到最高,且原球茎干物质量均比未补充磷源处理高。补料后,培养液里磷源利用和蔗糖利用率均比未补料高,20~30 d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蔗糖利用最显著,0. 5%处理的原球茎蔗糖利用率最高;在30~50 d时,磷源利用率最显著,0. 5%和1%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50~60 d时,培养液中磷浓度均上升,在60~70 d时,磷源利用最显著,1. 5%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0~70 d培养阶段,多糖含量逐步积累,且补料处理均比未补料处理高。培养70 d后,1. 5%KH_2PO_4的补料处理,原球茎干物质量最高,达到25. 49 g/L,原球茎生长状况最佳;多糖含量达到61. 6 mg/g·DW,仅次于1. 0%KH_2PO_4的补料处理82. 45 mg/g·DW。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9,(3):1-2
我国化肥对粮食的平均贡献率为46.43%,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氮肥为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率约为60%,70-80年代为50%~40%,到90年代则下降到35%-32%。相当于全年浪费标准煤2673万吨,天然气45.5亿立方米,油168万吨,电158亿度。这些浪费的数量分别占2004年全国总产量的14.1%、13.3%、0.96%和0.7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林芝无霜期、初(终)霜日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霜期的绝对变率要比初、终霜日的绝对变率大,短于平均值的年份占41.7%;终霜以推迟0~5d的概率最大,平均每4年一遇。近50年林芝初霜日以1.4d/10a的速度推迟,终霜日以-1.6d/10a的气候倾向率提早,无霜期平均每10年延长3.0d。20世纪60年代初霜提早,无霜期缩短;70年代初(终)霜日变化不大,无霜期接近常年值;80年代无霜期短;90年代和21世纪前8年均表现为终霜结束得早、初霜日无变化、无霜期延长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14日晚,全球迎来近70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看起来比平常大14%、亮30%。乃常见天文现象"超级月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天文现象,在天文学中的准确称谓为"近点朔望月"。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非标准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35万多公里,最远40万公里左右。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叶酸片中叶酸含量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4.6mm,5μm)色谱柱;A液:0.10mol·L-1KH2PO4+5%乙腈,B液:70%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270nm。结果:该方法在9.4380μg·m L-1~84.9416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0.6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适用于叶酸片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9月5日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展望了中国未来五十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将其具体细化如下:到2050年,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科学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到75%;到20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到2050年,中国的四大基本指数:恩格尔系数平均在0.15以下,基尼系数平均在0.30到0.35之间、人文发展指数平均在0.9以上、二元结构系数平均在1.5以内;到2050年,全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7.8年提升到14年以上;到2050年,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安徽雷电监测网系统探测的2005年8月~2010年10月铜陵市逐日地闪资料,采用Excel、Origin、Sufer等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全市闪电数据进行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陵市主要以负闪为主;闪电月频次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特征,主要发生在7、8月份,约占总闪频次的70.32%;13:00~21:00为闪电日高发时段,约占日总闪的65.11%,正、负闪峰值主要出现在17:00前后,即16:00~18:00为一日之中对流性天气最活跃时段;全市闪电平均强度约为46.51 KA,主要集中于30KA以下,正闪在10~30 KA区间段发生最为频繁,负闪主要集中发生在0~20 KA;空间上,铜陵市年平均地闪电密度为5.95次/Km~2/a,闪电高密集区及强度中心均主要"依山傍水"分布,峰值分别位于菜子湖、三公山、白湖、枫沙湖、大铜官山景区、市区天井湖以及凤凰山附近;全市闪电平均陡度为28.49KA/μs,主要分布在0~30 KA/μs区间范围,峰值集中于0~10 KA/μs区间。同时,结合铜陵市1998年~2014年实际雷击事故实例,简析了全市雷电灾害的基本特征,并提出相应防御措施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孔钦钦  郑景云  王新歌 《资源科学》2016,38(6):1129-1139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分析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中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年均UTCI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呈“环岛状”分布。夏季“无热应力”覆盖面积最大,冬季最小;②“无热应力”频率最高值(> 70%)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最低值(< 10%)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冷应力在长江以北均有出现,内蒙古地区东部和东北北部(14%~32%),及青藏高原大部(16%~40%)最为频繁;中国中东部和新疆盆地区域均有极端热应力出现,其中塔里木盆地东部频率在4%以上;③年均UTCI的趋势在中国东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最大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别位于长江三角洲((0.6~0.8)°C/10a和青藏高原西部(-0.8~0.6)°C/10a)。夏季UTCI在全国范围一致上升,冬季相反;④“无热应力”频率的趋势在中国北部为正,南部为负;上升和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分别为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0.8~1.5)个百分点/10a~1.5个百分点/10a))和云贵高原南部(1.5个百分点/10a~2.8个百分点/10a)。极端冷、热应力频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01月~2015年01月门诊带状疱疹患者7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带状疱疹患者中,男40例、女34例;有明显诱发因素占84%;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占70%;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节较高,占79%;神经痛患者占86%;皮损分布以肋间神经区居多,占72%;发疹前出现神经痛占60%以上。结论带状疱疹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该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中老年患者病情重,容易导致后遗神经痛,这与患者随年龄增大,全身抵抗力降低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缩短病程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李毅 《西藏科技》2009,(7):51-5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简称传单)的疗效对比。方法:70例传单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10mg/kg/d,均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P〈0.01);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回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变异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单较传统的利巴韦林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藏18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气温、降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气象干旱综合指(CI)对西藏近50年汛期(5~9月)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藏各地汛期干旱出现的频率为45.8%~97.9%,定日频率最高,嘉黎最小,沿江一线主要农区均在70%以上;干旱持续时间多年平均在23~50d之间,其中泽当最长,其次是班戈,嘉黎最短;干旱过程强度多年平均为-67~-26,沿江一线较强在-55以下,嘉黎最弱。历年汛期89%以上站点发生轻旱以上等级的干旱年份有18a,且多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其中20世纪80年代5a出现干旱,占27%。西藏各地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较高,多年平均大于10d,最高达24d,而严重干旱发生较少,尤其是嘉黎不易发生干旱。近50年来干旱覆盖范围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55~2007年拉萨市夏季夜雨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5-2007年拉萨市逐日降水和气温地面观测资料,对拉萨市夏季(5-9月)夜雨率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拉萨市夏季日夜雨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增大趋势持续时间长达90 d以上,而减小趋势持续时间仅为50 d左右;(2)平均日夜雨率最大值为95.2%,出现时间为6月26日,最小值为37%,出现在5月1日;(3)从总体上看,拉萨夏季日夜雨率变化是比较稳定的;(4)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夜雨率变化相对稳定,而1966年前后夜雨率发生了较强振荡;(5)1955-2007年拉萨市年夜雨率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6)拉萨市夜雨率与降水等级有着显著关联,降水等级为0时夜雨率最小为75.2%,降水等级为25时,夜雨率达到最大值93.4%,降水等级在17至35时,夜雨率在90%以上;当降水等级为41时夜雨率达到极大值的96.2%;(7)夜雨率与日温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8)高夜雨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珍菊降压片中芦丁和蒙花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ODS-C18柱(250×4.6mm,5μm)色谱柱;甲醇-水-0.5%冰醋酸溶液(35:25:5)为流动相;流速0.9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该方法在芦丁在100.42μg·m L-1~1004.19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4,蒙花苷在4.03μg·m L-1~40.28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芦丁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20%,蒙花苷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0.3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适用于珍菊降压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外一科2012年3月一2014年8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 21例。在腹直肌前后鞘之间钝性分离建立操作间隙,回纳疝囊,置人补片覆盖缺损并固定。结果 21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76min。术后未使用止痛剂。并发症:血清肿(包括血肿)占2.85%(6/21),疼痛(能仍受)占1.90%(4/21),无腹壁下动脉损伤、尿潴留、输精管损伤等情况。术后住院5—10d,平均7.2d。术后第3天开始适当下床活动。随访2—18个月,平均9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EP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