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卓慧 《视听界》2002,(2):30-31
2001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再次改版。与上年11月27日倍受关注的大改版不同,此次改版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东方时空》是于1993年5月1日7点整隆重登场。它以20分钟的新闻为先导,同时推出“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相似文献   

2.
《生活空间》初办时定位为生活服务性的栏目,显然与《东方之子》、《焦点时刻》(现在的《时空报道》)等版块格格不入,成为《东方时空》的弱项。为解决这块“心病”,《东方时空》的编导集体在短短时间内两次调整《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便是在那时带着改造《生活空间》的重负,出任这个还未成形的栏目的第三任制片人。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虻,学的虽是光电工程专业,却对电视这行当情有独钟。1993年5月1日,定位为“综合性杂志性”节目的《东方时空》经过筹备后正式开播,《东方时空金曲榜》率先打响,紧接着《…  相似文献   

3.
主题《东方之子》’94研讨会学报沙龙整理:于爱群本刊在今年第三期的“学报沙龙”栏目中,对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进行了点评。不想这引起了《东方之子》栏目的创作人员的重视。以此为由头,10月下旬《东方之子》节目组在香山组织了有该节目创作人员、本刊编...  相似文献   

4.
栏目是电视台的基本组织单元。栏目改版和整合已成为电视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栏目整合的协同机制,使栏目寻求基于协同效应所产生的不易被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协同效应等经济学分析工具,对2004年9月改版的《东方时空》的成功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于旧版《东方时空》中的知名栏目《东方之子》,大家都会耳熟能详,它不但为一个个人物展示语言魅力和发表独到见解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更主要的是在人物访谈类节目中,《东方之子》真正做到了浓缩人生精华,体现人文关怀,在人物内心刻画与情感沟通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品  相似文献   

6.
高品位的栏目主旨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对《东方之子》的思考和建言吴中美《东方时空》为中国电视界及其它媒介树立了探索新的传播路子的榜样:如何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传播角度;如何运用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推出“民...  相似文献   

7.
始终与时代同行从《东方之子》看人物节目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夕 《传媒》2004,(9):52-53
10年前,中央电视台一批不甘平庸,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决心闯出一片天地,在清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时段里让《东方时空》这个崭新的栏目在中国电视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当时的《东方时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方时空》独特的电视理念--真诚面对观众.其中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关注时代变革、社会进程中人的命运起伏,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通过与人物的对话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向观众呈现一个个个体的独特经历、心灵感受,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白岩松直面“东方之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28岁的青年正逐渐为全国电视听众所熟悉并接受,他就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总主持人白岩松。白岩松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先是在《中国广播报》担任编辑,1993年入选为刚开播不久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3年多时间.白岩松以其严谨而充满理性,恬淡而蕴含挑战的主持风格把全国各地各界的精英介绍给了广大观众。《东方时空》也因此名扬海内,一句“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碑语。主持艺术:准确定位,正视名人,打有准备之仗。《东方之子》是《东方时空》节目的重头戏,它要…  相似文献   

9.
《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之子》栏目开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之先河。《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效应,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历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东方之子》主持人的特性入手,论述了它“文化超越”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文章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对《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是其栏目定位的内容之一。是制片人高品位栏目包装的组织部分。它是为栏目实现其商业目的服务的。二、《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整体文化形象,是由主持人多样化的文化个性及其表现力构成的。而主持人的文化个性魅力是由文化超越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赋予的。文化超越,是《东方之子》主持人遵守职业规范和个人文化自觉意识体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史占旗 《传媒》2001,(1):19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已经改版。 改得如何?我以为,有三个“多”:栏目多、主持人多、时间多。多了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方面且不论,我只想谈一点不同意见。 先说栏目多。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栏目可谓洋洋大观、名目繁多。诸如“早新闻”、“时空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