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孤东油田二区聚驱动态特征及其见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内江科技》2008,29(2):128-128
孤东油田二区Ng4-5单元经过近三年的聚合物驱,目前已见到明显效果,综合含水下降5.8%,日油增加260t/d,累计增油13.2×10t。本文对注聚动态特征及影响见效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下步提高该区整体注聚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相似文献   

2.
何娟  高宝国  姚寒梅 《内江科技》2011,32(1):144+127-144,127
针对埕东油田西区Ng331层大孔道发育的四类油藏.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泡沫复合驱油先导试验。试验区于2004年9月注入,从注入特征上表现为注入压力大幅上升,平面、层间非均质性得到改善,目前三口中心井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综合含水下降了91%,日油由45t/d增加到21.6t/d,累计增油162×10^4t:本文对泡沫复合驱油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注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锦16块特高含水期砂岩稀油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淹严重、吸水不均,挖潜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由单一驱动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变,提出了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一层系开展局部实施氮气泡沫驱试验。2011年6月在锦16一层系,优选2个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期试验。井组于2011年8月开始明显见效,日产油由驱前20t/d上升至45t/d,采收率由45%上升到52%,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炜  张小龙  郭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11):97-98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在提高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聚合物驱油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矿场实例评价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交联聚合物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油是我国最先发展,并且进入大面积工业化推广阶段的三次采油技术,其在老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稳产、增产作用日益凸显。注聚泵作为聚合物驱油的主要设备,在油田聚合物驱油现场,得到广泛应用。注聚泵泵阀是主要的易损件,维修难度大。通过介绍注聚泵泵阀故障诊断装置及其应用效果,为岗位员工安全、快捷地维修注聚泵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黎 《内江科技》2006,27(3):131-131
本文重点对聚合物驱油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聚合物驱一些好的管理做法进行初步总结,对下步孤东油田三次采油开发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颖 《内江科技》2012,(3):146+198
胜利油田陈25块为薄层稠油油藏,应用水驱方式开采后,油水流度比大、油井含水高,严重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需尝试新的开发方式,提高单元开发水平。在细致地油藏地质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水溶性自扩散体系水溶液室内驱替实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对陈25区块实施并完成了自扩散降粘剂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行注水井伴注矿场实验后,效果显著,该块增加了水驱油效率,提高了渗流能力,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化学驱油、降水增油的目的,解决了陈25单元薄层稠油区块改善水驱效果的问题,对稠油区块的开发具有很好示范作用,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为水驱薄层稠油油藏探索了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改善水驱效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它是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既有较高的粘度,又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I0011-I0012
<正>[导读]至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三次采油增油技术进入纳米时代。科技日报讯(记者瞿剑)据中国石油最新消息,其旗下长庆油田在陕北定边胡尖山油田新五区应用邦德007MD膜剂驱油新(工艺)技术试验,9口油井300天累计增产原油达1136.86吨以上,展示了该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增产上的独特价值。至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三次采油增油技术进入纳米时代。据介绍,邦德007MD膜剂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油新技术,其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主要是使岩  相似文献   

10.
牟娜丽 《今日科苑》2007,(18):185-185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聚合物前深度调剖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并对水驱、聚合物驱、调剖水驱、调剖聚驱等驱油方案进行了对比计算,为改善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Y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调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通过CMG-STARST M模拟器运用机理法建立起一个两相、5组分模型来研究氮气泡沫相对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得出的得到最佳开发方案:氮气泡沫段塞0.35 PV+水气交替段塞0.3 PV+水驱,注液速度为740 m3/d,气液比0.8~1.2,起泡剂浓度0.35%~0.4%。该油藏通过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张良涛  陈庆华 《内江科技》2007,28(9):112-113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利用微球遇水膨胀的特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液流改向.该技术在新立村油田的永102X31井组、永8-11井区进行了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室内、现场试验表明,聚合物微球具有耐温耐盐、剖面改善效果好、增油降水明显、可实现在线注入的特点,该技术为东辛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宏 《内江科技》2014,(6):49-49,68
本文以乐安油田草13沙四薄互层稠油油藏为例,对水驱转热采开发井网、技术政策界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部署了草13沙四水驱转热采开发方案,动用地质储量490×10 t,预测方案实施后前三年平均单井产能5 t/d,新增产能7.8×10 t,15年累积增油97.7×10 t,全区提高采收率12.56个百分点。4 44  相似文献   

14.
李菲菲 《内江科技》2012,(8):128-129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驱后物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驱油体系,在聚驱后油藏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又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矿场试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显著降水增油,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隋小兵 《内江科技》2006,27(9):131-131,99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单元后续水驱阶段是注聚增油的重要阶段在后续水驱阶段实施分流线补孔挖潜.结合调剖堵水强化低效井提液.均衡注采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本文以七区西5^2+3北部工业扩大注聚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6.
孙书荣 《内江科技》2011,32(3):116+121-116,121
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聚合物驱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已建聚合物驱地面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改进方案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地面注入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仇东旭 《内江科技》2014,(3):115-116
本文主要研究了T型聚合物在双管并联岩心中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粘弹性,在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达到含水95%后,注入T型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14%,含水最低下降27.95%,表现出良好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主要研究了T型聚合物在双管并联岩心中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粘弹性,在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达到含水95%后,注入T型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14%,含水最低下降27.95%,表现出良好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大、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当前国内外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但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的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欠注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近井地带聚合物堵塞,注聚后的水井难以有效注水,严重影响了聚驱后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针对河口采油厂埕东西区二元驱单元的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四种常用的聚合物解堵增注技术评价,通过分解井筒返出老化聚合物评价实验、分解聚丙烯酰胺溶液评价实验、耐温性评价实验和缓蚀效果评价实验四项评价指标优选出最适合本厂注聚井的解聚技术,并通过现场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未来解聚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聚合物驱油藏的深部解聚探索出一套经济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6-I0007
一名工人在大厌油田一采油企业检查过滤罐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庆油田开发50余年至今仍保持年产4000万吨原油的高产稳产局面,科技创新是支撑大庆油田长盛不衰的持久动力。目前,油田主力区块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在水驱基础上,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被称为“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开发效益不断提高,三元复合驱技术攻关有序推进,配套工艺趋于成熟?2012年,油田三次采油产量上升到1360多万吨,连续11年超过100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