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3279名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测试,测试后将测试数据导入高校体育管理软件,按照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整理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高;学生肺活量指标较好;男生存在超重、肥胖,女生存在低体重比例较高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制健康危险行为问卷,对422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调查。结果:危害大学生健康的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一些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吸烟率为40.9%;男生喝啤酒率为92.6%,女生为71.0%;有32.2%的男生和12.9%的女生经常体育锻炼;有29.5%男生和6.5%女生发生过意外伤害,有的40.9%男生和38.7%女生有过骑摩托车或坐摩托车不带头盔的情况发生,有32.9%的男生和16.1%女生有过通宵娱乐或学习。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开展交谊舞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体育学院交谊舞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需求,场地条件简陋、班级过大、男女比例不等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量表,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中国大学生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还应用其次级因素公式的计算结果,预测学生的行为特征,为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在杭两所高校的152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人格的调查。调查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平时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是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人格也会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神经质”和“开放性”的影响作用比较显。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应该从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人格特点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激发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公体课新兴体育项目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上海体育学院新兴体育项目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部部分2001级大学新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UPI心理卫生、人格健康量表对西部1004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和人格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新世纪西部第一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新生中存在想轻生、失眠、抑郁以及心理障碍的学生比率仍非常高.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F0002-F0002
王人卫(1952-),女,浙江杭州人。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留校任教。2000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体育保健康复系副主任。现任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利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人格量表及人际关系量表对新疆1 65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次数较为合理;高职学生的人格及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呈现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现负相关。建议:新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及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倩  李丽丽  李玲 《精武》2012,(26):61-62
短学期课程是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以及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体育院校亦是希望通过开设短学期改革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但是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显现了的巨大落差。本文从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开展现状着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短学期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上海体育学院短学期在学期划分、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急需改进之处,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在段学期改革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开放性和不稳定性,学生时期是心理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健康人格的引导、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390例高师本科生UPI人格健康评价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国际通用的 U PI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评价量表 ,对辽宁省 1390名高师本科生进行测量研究。旨在掌握其心理健康现状 ,为学校制定教育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提供及时帮助和必要的治疗。调查结果表明 :当代高师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女生的心理问题严重于男生 ;高师学生 UPI99级筛选率 ,城市高于乡村 ;高师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不突出 ,但潜在因素很多 ,如解决不好 ,有扩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文章在阐明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大学生健康人格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并说明了高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玫红  佘德峰 《体育科技》2012,33(1):126-12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从学校体育和人格教育的内在关联入手,重点论述了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几点建议,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源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身体健康感,以及对生存状态的自我评价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88.6%的中学生情绪状态不良,有75.0%的中学生健康感较差,有88.8%的中学生对自身生存状态评价较低。结果显示:中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不足既有认知因素的错误或不足,有学校教育因素的失职或失效,也有社会综合因素的侵袭和诱发。各种迹象表明,它与中学生目前生活行为和习惯的不健康或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理顺了体育与健康、健康与人格、大学生培养与人格、大学教育与体育、高校篮球运动与体育、高校篮球运动与体育人格、高校篮球运动与人格之间关系,大学生篮球运动能促进健康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之一。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借助心理学、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健康教育文献报道及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对中国农业大学224名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与体育"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认识健康概念,但有近57%的同学对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解.认为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在农科大学生中具有紧迫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健康实践活动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