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年春天在美丽的南湖岸边(金庸大侠的家乡),都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教学研讨活动——“南湖论剑”。来自江、浙、沪的各路语高手云集一堂。他们各自带来了构思新颖的课以及共同关心的语话题,多方切磋、交流、碰撞,以唇枪舌剑代替刀光剑影。以共生共享代替你死我活,在各自“亮剑”、“过招”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和理念,长进自己的技艺和技法。今年的大主题是“多元化背景下的语课程”,主要是通过与“媒体课程资源”有关的五节语课,研讨语课该怎样运用媒体课程资源。五节展示课和相关课程资源是:上海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老师的《短信生花》(短信语言与语课程):诸暨浣江中学张虹琴老师的《音乐之声》(音乐剧与语课程);江苏昆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恩樵老师的《让歌与诗在课堂里相映生辉》(流行歌曲与语课程);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沈德明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电影与语课程);海宁市南苑中学黄奇恩的《两小儿辩日》(网络与语课程)。课堂展示与互动评课结束后,还有一场精彩的多方对话,有五位知名特级教师和与会的语教师进行互动对话。这五位大侠是:绍兴市教研室主任沈江峰;上海世纪建平中学校长马蠡;浙江省教研室中学语教研员胡勤;宁波市教研室副主任褚树荣;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主任王晓红。现将对话的部分实录刊登。与广大语教师共享。[编按]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以说新课程教材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来挑选文章、设计课后“研讨和练习”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研讨和练习”中处处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新  相似文献   

3.
"研讨式"教学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研讨式”教学,要处理好管理与教学、教师与学生、课前与课上的关系,发挥好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职工教育理论研讨之研讨江苏启东粮校龚辉本栏编辑宁杲随着职工教育实践的发展,职工教育理论研讨活动也在比较热闹地进行着。它对总结职工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指导职工教育的改革与探索,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思近几年职工教育理论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5.
如此研讨     
刘杰 《江苏教育》2007,(12):49-49
课改以来,研讨之风兴盛,大大小小的地区、学校都在举行着形形色色的研讨会。何为研讨?交流是也。笔者认为,研讨的目的是在“研”中发生智慧的碰撞,在“讨”中共享思想的光芒,从而达到互相激发、互助提高的专业发展目标。然而事与愿违,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不少的研讨会,虽会场布置考究,鲜花盛开,瓜果齐全,与会人员不乏名人专家,研讨起来也看似热烈,却仍感觉很是郁闷。郁闷之缘由,在于没有“研”起来、“讨”起来。在研讨中,有这样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郭淑萍 《教育革新》2007,(10):28-2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语文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诸方面进行了变革,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亦有了很大变化,面貌全新,其中课后练习也被改为"研讨与练习",这为师生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研讨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其的态度及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对新课标及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练习的处理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相互研讨,使师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163”策略,是将“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尝试练习,小组互助——展示汇报,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布置任务)八个阶段,按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来实施的教学流程。学生自主学习30%,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完成;教师引领下合作讨论学习60%,这些将通过课堂互动取得;另有10%部分需要教师精讲点拨,进而达成拓展延伸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课文内容起着梳理和巩固作用。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加利用,把研讨练习与教学割裂开来,仅由学生自己处理,我认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试图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课文的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课文教学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也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相似文献   

11.
“杯子翻转问题”的解法研讨○肖钅监铿(南昌师范学校)在小学数学集训题中,有一类“杯子翻转问题”:桌上放有a只顺杯,如果每次翻转其中的b只(a、b都是自然数,且a≥b)。问a、b取不同的值时,能否经过若干次操作,使这a只顺杯全部变成倒杯?在这里,“翻转...  相似文献   

12.
刘慧娟  杨虹 《现代语文》2006,(11):13-14
“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历来是教学争论的焦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①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但在语教学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课常教学在新课程下呈现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研讨与练习"板块作为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的丰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诗词研讨与练习的分析归类,并结合古诗词研讨与练习的使用现状,从教材编者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并把各自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师生针对还有疑问之处展开交流,达到对这篇文章“基本没有疑问”(上课教师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讲话第四讲学习过程的学法指导(一)○吴爱宝(海口市教科所)余志君(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第一节预习的学法指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开始,“预习”已进入课例,与“课文”、“思考·练习”匹...  相似文献   

17.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节刺激的积极反映。如果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巧用期待,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安排如下练习:幻灯出示如下图:(1)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空白部分是什么图形?(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整体图形的面积÷2)(3)为什么要“÷2”?这两个梯形面积一样吗?(师生演示:抽拉旋转空白梯形,使两个梯形完全重台)以上练习抓住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是础,暗存着“用长方形(或…  相似文献   

19.
依托QQ群进行主题研讨使网络教研逐步走向规范,新的思考方式将带来教师主动参与、异地合作的变化,“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笔者在2010年5月建立了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以下简称“百强群”),主持策划群主题研讨已有两年时间,现呈现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帆 《辽宁教育》2013,(4):57-57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芝加哥哲学研究所所长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工作成果。它把学生在“班级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和“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它又有特别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更有成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传统的课堂讨论,教师既是讨论问题的提出者又是讨论方向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