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表扬是一门艺术,表扬的艺术需要用智慧、汗水和爱来制作。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表扬学生,如果表扬讲究艺术,方法正确,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失当,就会失去表扬应有的价值。所以,为了提高表扬的效果,教师在表扬时要做到六忌。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文章在表扬和批评实施的数量上、实施方式上,以及在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方法采用上,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定香 《甘肃教育》2004,(10):12-12
在班级管理中,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表扬不当,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因此,应该讲究表扬的艺术和艺术的表扬。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用得很多的教育方法,不同方式的表扬和批评效果不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明表扬和批评的作用及原理,并提出科学艺术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有艺术的表扬,能够让学生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能够让班主任收获学生成功的快乐。班主任应当优化自己的表扬艺术,充分用好非正式表扬,表扬要抑扬有度,因人而异,把及时表扬和累加表扬相结合,并精心权衡好表演的"面、度、序",同时,表扬应该真诚充满情感。  相似文献   

6.
表扬的艺术     
王瑛 《山东教育》2004,(13):19-19
表扬作为一种启动学生内在情绪的方法,使用好了,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扬也需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7.
禾苗需要雨水,但急风暴雨反而会伤害它;幼芽需要阳光,但一经暴晒,又会使它失水干枯。因而在教育学生时要正确使用"表扬"这个手段。有人认为批评逆耳,容易刺激学生,表扬么,无非说些好话,学生总是爱听的。其实不然,"笛子吹走了调"不比敲木鱼好听,表扬同样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是十分重视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但教师在表扬时不注意艺术,往往会有一些反面作用,因此表扬需要艺术.  相似文献   

9.
周萍 《教育文汇》2005,(11):42-43
谁也不能否认,表扬是一门艺术,赏识具有一定的功效。但现实中太空太滥的表扬,已经如过期的奶粉一般,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了。一些优生已经麻木在单一的表扬中,心中已激不起多少波澜。对小学生如果常常将“你真棒,你真乖,回答得不错”一类套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学生就情不动心不动了。  相似文献   

10.
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剂。但表扬并非万能药,而且表扬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正确的表扬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不恰当的表扬方式却会适得其反,因此表扬也必须讲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发展是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发展理论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以政治发展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为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它表明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同于西方模式的。  相似文献   

12.
吴炫提出的由形象、个象和独象所构成的形象金字塔在考察作品的艺术性方面具有开拓意义.比起丹纳的艺术价值论来,其思路的转换尤其是对经典的关注不仅为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新的参考,而且也为中国经典的创造进行了积极的学理探讨.但是,形象金字塔塔尖的完成显然又需要其它方面的因素,而且,艺术性的丰富内容也不是形象金字塔所能完全包括的.  相似文献   

13.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中恭维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从恭维语的功能、内容、表达形式和应答方式等方面对有关恭维语的文化差异作进一步的收集、归纳和分析,提出使用恭维语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恭维语的实质,并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使用恭维语。  相似文献   

16.
夸奖回复言语行为本身具备两大矛盾特性,即认同夸奖者与避免自我表扬。本研究采用Holmes的夸奖回复策略分类法,对DCT所收集到的117名中国ESL学习者的夸奖回复话语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中国ESL学习者在应对外貌、所有物、学业成绩和才艺技能4种主题的夸奖时策略使用的差异性以及听话人的心理预期对其夸奖回复策略的影响,探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4-25,58
称赞语及应答是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本文从赞扬的功能、结构、内容、应答语的句式及语用原则等方面回顾了学者们所做的相关研究,并简要讨论了汉语中影响这一言语行为的因素,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一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8.
恭维语与和谐社会——积极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恭维语亦即称赞语,在言语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语言学家和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积极语篇分析的视角,运用评价理论体系对恭维语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恭维语在评价资源的选择上有着显著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恭维语构建一个更和谐、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红楼梦》中搜集了相关语料,同时运用了网上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两个英文版本的恭维语翻译,探讨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