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历时百年,从其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初建,“混合型”高师体制模式的出现及发展,“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回归。20世纪末,“定向型”高师体制又有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轨迹与世界师范教育体制发展线索-单一“定向型”向非“定向型”发展不尽一致。本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并对我国将要进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历时百年 ,从其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看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 :“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初建 ,“混合型”高师体制模式的出现及发展 ,“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回归。2 0世纪末 ,“定向型”高师体制又有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轨迹与世界师范教育体制发展线索——单一“定向型”向非“定向型”发展不尽一致。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剖析 ,并对我国将要进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坤  段作章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3-15,21
我国高师培养模式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诞生而建立起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变化:定向型培养模式的确立——非定向型培养模式的尝试——由定向型向混合型培养模式的过渡和发展。高师培养模式的演变对当前高师改革有深刻的启示:树立师范教育的国家意识,正确认识高等师范教育的性质与使命,是高等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关注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全方位地服务基础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生存基础;提升学术性和师范性,彰显师范特色,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个性基础;有为才有位,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设置课程,应为培养目标服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一是脱离培养目标,淡化师范特色,盲目向综合大学追随;二是课程设置狭窄,照搬前苏联专才教育模式。为培养跨世纪的师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现行模式的弊端,即以通识教育取代专才教育,从而突出高师的师范性。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刚刚起步,没有形成成熟的格局,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吸取国外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必要的。例如美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三大板块:一是普通课程,它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二是专门课程,即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三是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及教材教法、实习等。普通课程、专门课程、专业课程各占总学时比率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师教育编者按:对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分歧。譬如,怎样看待师范教育体系的存在问题?怎样看待高等师范学校设置非师范专业问题?怎样使高师的课程、教学内容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与俄罗斯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启示,进而有助于明确高师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优化高师课程的结构比例,深化高师课程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和建设时期,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开放式"非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这转型期,理论界、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界和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8.
高等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奠基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则是高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专业课程。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调整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都迫切要求高师"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刚刚启动 ,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 ,因此 ,以国外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照系是必要和有益的。尤其是许多发达国家根据现代需要不断对本国师范教育实行改革、调整 ,其教育课程设置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成熟化。本文通过对中外高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 ,揭示了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弊端 ,提出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措施 ,概括地说 ,就是大力改造教育课程的设置 ,从而突出高师的师范性 ,为面向 2 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师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刚刚启动,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因此,以国外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照系是必要和有益的。尤其是许多发达国家根据现代需要不断对本国师范教育实行改革、调整,其教育课程设置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成熟化。本文通过对中外高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揭示了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弊端,提出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措施,概括地说,就是大力改造教育课程的设置,从而突出高师的师范性,为面向2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师资。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师教育改革,常言加强师范性。师范性.即师范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它是由特定的培养目标、教育功能等多方面因素体现出来的。而体现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的基本因素就是系科、课程。所以,改革高师教育,加强师范性,首先要研究高师的课程结构。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已有较长的历史,现有的课程设置,是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果,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转向实用和技术取向;相应地,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各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失调、课程类型结构不合理、无课程设置特色等问题。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建立课程的动态机制,积极调整师范教育的三大块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14.
高师课程改革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高师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为适应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从高师教育独特性出发,提出高师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高师课程改革要体现整体性、综合化,要通过强化教育类课程和思想道德教育来突出师范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目前,针对我国高师课程存在着设置面狭窄,师范特色淡化等弊端,课程设置改革已经启动,但尚未形成成熟模型。章通过对中外课程设置比较,具体揭示了我国高师课程设置的弊端,并提出了高师课程设置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师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公共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必修的教育类基础课程,是凸显师范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但就目前来看,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致使该门课程在师范教育中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改革现有的心理学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目标,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法,稳定教师队伍,构建具有"1+2"内涵的大心理学教学模式,适应高师学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师范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高师师范教育必须通过转型的努力来有效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然而相对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而言,高师师范教育转型的进程仍然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与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转型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必须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从科研本位向教学本位转型,让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回归师范性的本然属性。文章对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上的科研本位倾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成功转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在文革后得到迅猛的发展,现有的高师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全国普通高校的四分之一。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这种独立定向的高师教育体系将向什么方向...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决定在高师本科院校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有力地推动着师范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外部环境甚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已付诸实践,令人欣喜。但欣赏...  相似文献   

20.
王向红 《教书育人》2001,(22):29-30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特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必然要求,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突出的本质体现,是关系到师资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几点设想。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就存在着向综合大学看齐、与综合大学相互攀比的风气,乃至把综合大学的办学宗旨和课程模式照搬到高师院校;教育界以及其他各界存在着轻视高师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