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粒子质量的不断增加可解释宇宙大爆炸"奇点"科技日报讯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7月16日报道,近百年来,标准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而且正在不断膨胀,这似乎已成了一个根深蒂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现在,一名德国科学家却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他认为,宇宙根本不是在膨胀,粒子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质量     
一个钻牛角尖的问题任何物体都有质量,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宇宙万物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恒星,行星和人类,因为所有物体都会以光速在宇宙中穿梭飞行。但是为什么物体有质量?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关心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了。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有  相似文献   

3.
光速=0     
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中最快的就是光速,但是它又告诉我们,光子的质量是最小的(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同样,从相对论我们还知道: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质量就越大。这不禁让人觉得,其它的物体都有静止质量,就光子没有,这个有点牵强,好像它是为了相对论的正确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的观点:光子是一种有质量的粒子,宇宙中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是由光子构成的,即光子是物质结构的最小粒子,是不可再分的。在宇宙大爆炸前夕,奇点的能量是一定的,接近无穷大,当发生大爆炸时,由m=E/C^2可知,能量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处发散,同时便产生了质量,质量以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粒子形式存在于多维空间里,从而形成了现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寻找希格斯粒子》【美】肖恩·卡罗尔著向真译希格斯玻色子被视为自原子结构揭示以来我们对字宙认识的最大突破。它是理解"为什么存在质量"和"原子如何是可能的"等问题的关键。在人类投入了90亿美元,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运行后,经过6000多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终于被发现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希格斯子的三位物理学家。《寻找希格斯粒子》不仅解释了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性,而且详细介绍了大型强子  相似文献   

6.
黑洞的奇异家庭 黑洞是引力所创造的奇迹,是光都无法从中逃出的无底洞。宇宙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黑洞,有些是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经历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有些则藏身在星系中心,拥有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的庞大质量。理论物理学家推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来。  相似文献   

7.
量子理论的先锋人物霍金认为,宇宙中也许并不存在一个最初点——奇点,宇宙应该是无始无终,一直存在着的。这就是“无边界设想”。这无疑更符合逻辑和事实。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在一次大爆炸中,由奇点诞生的。但量子论说明,相对论在奇点处失效,也就是说,相对论证明不了奇点的存在,也说明不了奇点的性质。那么,人类所猜测的宇宙的由来正体现出相对论的重大缺陷。我们知道,黑洞会“蒸发”,并在一次大爆炸中消亡。在这场大爆炸中,所谓的中心——奇点神奇地消失了。难道这样一个质量、密度都无限大的物质会突然消失吗?所以,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该“奇…  相似文献   

8.
"上帝粒子"是物理学上一种叫希格斯的粒子的俗称。这种粒子在理论上非常重要,所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靠它获得质量的。2012年7月,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疑似希格斯的粒子。经过一年多的后续研究,现在他们越来越确信,新  相似文献   

9.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天体,它依靠自身强大的引力,不断地吸引靠近它的天体并将其吞噬掉。然而,黑洞并不是光吞不吐,它在吸引其它天体的同时,也向外射出各种粒子。想想我们现在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个孤立系统,而且它正在生机勃勃地朝着更有序的方向发展。由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和哈肯的“协同学”为主体构成的“自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系统并无谁来发号施令,只靠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就能自我组织和完善。因此,我们的宇宙也一定在和外界交换着物质或能量,黑洞在这方面就起了作用。我认为,黑洞是连接一个宇宙和另外空间的…  相似文献   

11.
庄一龙是“斥力子假说”理论提出者。从本质上看,“斥力子假说”理论更象是一个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运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了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好象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能力的实物粒子(斥力子),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由于斥力子本身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斥力子在作用物体之间不断转移,斥力子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就会叠加到速度增加的物体上,造成了运动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与解答     
如何用圈量子理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奇点会是一个普朗克单位那么大体积的一点吗? 现在在解释宇宙起源的理论当中,大爆炸理论是比较占主流地位的一种,它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起源于体积很小的一个点,这个点就叫做“奇点”。对奇点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奇点的体积是无限小,密度是无限大,而圈量子理论认为,宇宙中不存在无限小的体积,一个最小的体积单位就是普朗克单位,所以奇点的体积就是10^-99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的宇宙是从"无"到"有"的,宇宙不可能凭空存在。"无"宇宙状态和"有"宇宙状态是宇宙的两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纠缠的存在形式。从理论上讲,"无"状态为虚量子场状态,"有"状态为实量子场状态。量子场是量子所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关于宇宙演化的两个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极小的点经过爆炸,膨胀而产生的;另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只是在来回振荡而已,并不存在大爆炸事件。  相似文献   

15.
希格斯粒子是科学家彼得·希格斯设想中的一种亚原子,这种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粒子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才导致了这些物质有了质量,形成了宇宙中的万物。但是,我不太赞成这一个观点。我认为,物质是由希格斯粒子吸收了能量而产生的:在宇宙诞生的那个大爆炸当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而希格斯粒子不断吸收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有质量的物质,导致了宇宙中的万物诞生;而宇宙中的能量在通过希格斯粒子转化为物质后,能量开始不断减少,宇宙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直至降至现在的宇宙微波辐射温度2.7k。照此…  相似文献   

16.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7):8-10
正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科学家认为可见物质——包括所有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左右,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占了宇宙总质能的96%——其中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些躯体庞大无比的怪兽,它们对于我们地球和人类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是些什么样的怪兽呢?其实,它们并非真正的怪兽,而只是人类为了探索辽阔深远的太空,揭开宇宙微观和宏观物质世界的奥秘,而制造出来的在体型和功能上都非常特殊的机器。本文介绍的这8种机器,它们  相似文献   

18.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有很多兄弟姐妹,意思是说,大爆炸"母亲"可能不只是生出了我们这一个宇宙,还同时生出了很多个宇宙,它们是我们宇宙的兄弟姐妹。这说法就是平行宇宙理论。那么这多个宇宙到底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对质量的不同看法,是相对论力学和经典力学的重大分歧之一。经典力学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相对论力学则认定,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与其运动的速度有关,即m=mo/!1-v2/c2(1)式中m为运动质量,简称动质量;mo为“静止质量”,简称静质量。(1)式通常被称为“质速关系式”,是相对论力学的基本公式。然而,笔者认为,经典的质量观是正确的,相对论的质量观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相对论性质量违反力学相对性原理。为便于论证,我们假设有一个“静止的”惯性系k和一个相对于k系以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K′系静止…  相似文献   

20.
<正>广袤太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对此,科学界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员,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