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并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参酌依据。方法:收集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排除标准,研究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低、中、高风险文献分别为6篇、8篇和1篇。纳入研究总样本量732个,其中实验组316个,对照组416个。Meta分析发现,实验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显示,太极拳可明显改善65岁以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多因素Meta回归分析未能解释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剔除2篇质量较差的文献后,同质性较好。Egger检验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干预是有效的,应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得到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运用遥测心率及血压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北京体育大学10名太极拳爱好者,同一练习内容,不同练习时间,心血管机能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在练习过程中,心率升高的幅度不大,最大心率稳定在109.6+3.8,不同的练习时间,其最大心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后即刻收缩压高于运动前,舒张压低于运动前,在恢复期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到恢复期第三分钟时,各次练习的收缩压,舒张压皆低于运动前水平,恢复期脉压变化也有此特点。结论:太极拳是一种中低强度运动,合理的控制好运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等数据库,获得有氧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1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1)运动组血糖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运动组血胰岛素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3)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干预的总运动时间≥12周显著降低血糖;(4) Beggg检验结果显示: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糖和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胰岛素的文献均无显著发表偏倚;漏斗图对称性较好.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当总运动时间(周数)≥12周,有氧运动降低血糖的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运动对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的效果,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处方对顽固性高血压(RH)的更优降压效果。方法:在PubMed、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与运动对RH患者血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导入endnote对文献进行筛查,采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等。结果:共选取11篇文献共计12项研究592名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显示:运动可降低RH患者的收缩压(WMD(95%CI)=-10.27(-13.42~-7.12)P=0.00001)和舒张压(WMD(95%CI)=-5.53(-8.41~-2.65)P <0.0001)。结论:运动能降低RH患者的血压,Hex可能优于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单次)干预时间60分钟对RH患者产生一定的降压效果更优;干预频率每周三次、干预周期12周可能对RH患者的降压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966—2009年间的有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抗阻训练对安静血压的影响;方法:在MEDLINE、Sportdiscuss、EBSCOhost、Embase、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Database和CNKI等6大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入选研究进行信息提取,随机效应模型的数据合并,回归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度检验;结果:共选入随机对照研究24例,包含31个抗阻训练组和1 003名受试者。分析发现,抗阻训练可以导致安静血压下降,其中,收缩压下降3.35 mmHg(95%CI=-6.48~-0.22;P=0.0358),舒张压下降2.65 mmHg(95%CI=-4.53~-0.77;P=0.0057)。对受试者和抗阻训练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未发现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变量,也未发现发表偏倚和敏感度较高的研究;结论:抗阻训练安全且可以帮助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静息状态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其具体降压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采用中等强度的广场舞对兰苑社区的老人进行12个月的练习干预,对比观察中等强度的广场舞练习对老年人的血压和体内CO及H2S水平的影响,仔细分析指标变化的趋势,证明中等强度的广场舞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进社区中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兰苑社区20人列为运动组,另选10人为对照组:年龄在55~65岁之间者,练习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的7~8点的1h,在6月末和12月末分别检测血压以及血清中的CO和H2S的对比结果。研究结果:(1)练习后的6个月的数据对比练习前的数据明显降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降低趋势(P<0.01,P<0.05),练习12个月后与练习前相比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出现但是在练习后的12个月与练习后的6个月相比较而言,收缩压明显降低,舒张压降低的趋势没有收缩压明显,但是两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2)练习后的6个月以及12个月,血清中的CO、H2S的含量比例显著增加。研究结论:(1)老年人群通过中等强度广场舞的锻炼,能够有效地地降低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2)中等强度的广场舞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气体分子CO、H2S的含量,改善血管的弹性使得血管的平滑肌舒张,舒张血管的调节能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对中老人健身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健身效果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1)长期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免疫功能、心理健康水平、运动机能、细胞因子及血脂代谢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是中老年人群理想的锻炼方式;2)不同太极拳系之间的横向比较、太极拳健身效果的特异性研究、太极拳健身效果显效规律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上肢协控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将来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不同效应指标影响的确切效果,为促进INT训练在运动员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截至2020年8月10日,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NKI、Wan Fang、VIP数据库中关于INT训练对运动员群体力量、速度、跳跃、平衡、灵敏协调等素质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效应量合并、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回归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16篇文献中108份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低偏倚风险11篇,中等偏倚风险5篇,纳入分析总样本量80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 INT训练对最大力量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受试者下肢力量促进效果优于上肢;(2) INT训练对短跑能力影响的合并效应量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除Lindblom研究外,其他2项测试结果呈阳性,INT训练干预后,成年受试者短跑测试成绩明显提升;(3) INT训练对跳跃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4) INT训练对平衡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干预频次/周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5) INT训练对灵敏素质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年龄和干预时间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异质性较高的原因。结论:INT训练对于青少年组,男性组运动员最大力量水平产生更好的效应,且对于下肢力量促进效果显著优于上肢;对于成年组运动员短跑和冲刺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未成年组;对于成年组、女性组运动员跳跃能力产生更好的训练效应,总效应量随干预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且对于纵跳、单脚侧、前跳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多级跳;能显著影响并提升运动员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对于运动员在变向、加减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促进效果大小与受试者运动经历、训练目标的导向、干预的周期、频次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探讨了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对参加体育舞蹈的中老年人训练前后血压、腰围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训练,精神状态、盱民等主观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安静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频率以及5分钟慢三步华尔兹舞后的心率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可以说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具有良好的健身效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名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为观察组,另选47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检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观察组2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种酶活性均与练拳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是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人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细胞代谢的功能。练习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9-513
目的探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不同运动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蒙古族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21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7人,分别进行为期13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等不同运动方式的干预,并测试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身高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及BMI虽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收缩压下降最为明显,随着运动干预时间的延长,MSO组受试者血压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采用13周的中低强度的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3种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身高、体重和BMI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以收缩压下降最明显,并且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这种综合运动干预方式的降压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运动水平对足球运动员行为指标与眼动指标的影响,为促进低水平运动员视觉搜索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5.1软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森林图,采用Egger’s进行定量发表检验并绘制漏斗图。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230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反应时短于低水平运动员(SMD=-0.135,P<0.001),高水平运动员注视点较少(SMD=0.924,P=0.187),注视次数高水平运动员少于低水平运动员(SMD=-0.440, P=0.491),注视时间高水平运动员较低水平运动员长(SMD=-0.512,P=0.259)。结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表现出更短的反应时,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的运动员反应时越短。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低水平足球运动员相比注视点较少并有选择性的注视支撑脚、摆动腿与脚触球等重点部位,注视次数少并集中在腿部、髋部与头部,注视动态刺激材料较静态材料注视次数更少,注视时间长但在高压状态下注视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中日太极拳练习者基本特征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和日本太极拳练习者的基本特征进行社会学比较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在中、日两国间的发展十分迅速,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练习的群体主要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空间、时间的安排上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太极拳锻炼干预个体疲劳的效果进行量化和概括,系统评价太极拳锻炼干预个体疲劳的有效性。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科学期刊、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采用RveMen5.3与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方法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结果来源于20项研究共涉及1 417名参与者满足了Meta分析的标准。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锻炼降低个体疲劳效果显著(SMD=-0.43,95%CI[-0.59,-0.27];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太极拳锻炼具有降低癌因性(SMD=-0.38,95%CI[-0.63,-0.14];p<0.01)和关节炎所引起的相关性疲劳(SMD=-0.35,95%CI[-0.57,-0.12];p<0.01),其中,疲劳的下降与每周锻炼的频率及锻炼计划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p<0.01),太极拳锻炼每周大于5次,每次锻炼时间40~60min,持续周期大于3个月对降低疲劳效果最佳。结论太极拳锻炼可以作为降低个体疲劳的补充性疗法,效果有小到中等程度的影响,但还需要有更高研究质量的论文来中和研究设计、样本偏倚、盲法等方法学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知识分子42式太极拳锻炼的血液动力流变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XG-D型心功能测仪对集美老年大学42式太极拳班39名中老年知识分子进行练拳前和练拳1年后在安静状态下的血液动力流变学32个参数的检测。结果表明,坚持太极拳练习可出现:每搏输出量(SV)增加、脉率(PR)减慢、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提高、心肌耗氧量(HOV)和耗氧指数(HOI)降低等血液动力学中枢效应;收缩压(SP)和平均收缩压(MSP)、总外周阻力(TPR)和标准用阻(SPR)降低等血液动力学外用效应。但对血粘度(η)和微循环状况的改善不具统计学意义。初步观察到42式太极拳练习对血液动力流变学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其机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其他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4年的全部文献,以"高血压"、"有氧运动(或锻炼)"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获取涉及有氧运动干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方法质量,并从中提取患者基本情况、试验数据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有一定疗效,对患者总胆固醇TC的下降同样有作用。得出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有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步态的影响,探讨运用太极拳练习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延缓老年人足后跟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随增龄而降低的趋势,提高老年人缓冲身体重量的能力;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显著减小足底压力中心在额状轴的摆动幅度,有效增加老年人行走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比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2次比赛成绩,将其分成超常、正常、失常组,监测不同组别运动员临赛前准备活动前、中、后心率、血压、血乳酸,采用方差分析,探索临赛前准备活动中强度练习的等级,及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赛前准备活动的强度练习,心率应达到80%~90%HR max,血乳酸3~4 mmol/L,收缩压大幅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赛前2h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心率、收缩压接近或可略高于安静时,舒张压接近或略低于安静时,血乳酸2mmol/L以下。赛前15~20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应恢复或可略高于准备活动前。血乳酸并非监测游泳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评价准备活动强度的敏感指标。建议重视临赛前准备,注重监控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合理安排赛前准备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