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世界人口政策历史变革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解决人口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新制度模式,从而有力地抨击了西方有些人所谓“中国人口政策是侵犯人权”的错误观点,对人类解决人口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是继第一节“疆域”后的第二个国情介绍.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理条件,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而人这个要素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也是认识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前提.因而在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之后设置“人口”这一话题,为学生后面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奠定基础.和“疆域”一样,“人口”同为学生学习我国区域地理的认知起点.本节课承载的知识内容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看似内容不多,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摊丁入亩”是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在清朝出现了激增现旬,大多数学认为“摊丁入亩”是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摊丁入亩”对清代人口发展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摊丁入亩”固然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摊丁入亩”政策亦有其局限性,“摊丁入亩”政策是封建的赋税制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服务的,因此,有其阶级局限性与欺骗性,有的学之所以认为“摊丁入亩”是导致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未认识到它的比较隐蔽的欺骗性,未弄清人头税以及人口与因亩税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只看到剖的表面现象,而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说“摊丁入亩”对人口发展有影响的话,那就是说只看到问题的表现象,而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说“摊丁入亩”对人口发展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开始时期的口号作用和取消丁税后大量隐匿人口的查出,使人口的表面数字猛增,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中国人口增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相联;医学的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农作物新品种的增加与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人口问题,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人口”问题,它对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化时代之前,生存繁衍、战争力量的博弈等主要依靠的是人口数量的多寡,奴隶时代财富多寡的标志也是奴隶数量的多少;进入现代世界格局后,对大国而言,它也是影响兴衰和世界政治变迁的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许燕萍 《地理教育》2013,(Z1):19-21
地理学科的特点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等要通过图形、图表来表示,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语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囊括了各种典型统计图表,精辟地诠释了世界、中国的人口问题。一、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图1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分析图1:主要根据图形辨别人口增长模式,首先看整体图形形状,根据总体形状辨别人口年龄结构;其次看数据,65岁以上人口数值大小,大于7%为现代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发胖”谈到名量式合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22日《中国环境报》载《世界人口在发胖》一文,文内还有“世界人口正在增加腰围”, “在美国,55%的入口过于肥胖”两句,连同题目上的那一句共三句。这三句都使人读起来感到别扭:觉得“人”可以发胖,也可以“正在增加腰围”,更可以“过于肥胖”:怎能说“人口在发胖”?又怎能说“人口正在增加腰围”?说“人口过于肥胖”也难以讲通。此三句的正确表达法应是:  相似文献   

7.
托夫勒形象地将中国分成“三个世界”:一是“第一次浪潮”覆盖的人口。是九亿中国农民,这些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们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当中很多人恐怕受到入世的冲击最大。二是“第二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人口总数约三亿,他们是生活在城镇,属于大生产的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人口政策的战略转型,持续获取人口素质的战略利益。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淡出视线。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后,依靠提升人口素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和巨大经济价值。未来20-30年,以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为标志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新奇迹。  相似文献   

9.
论述社会发展进程与人口寿命增长的内在联系,提出人口寿命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程的最佳衡量方式.分析1960- 1992 年世界各国人口寿命变化的特点,从中得出影响世界人口寿命变化的几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医疗与保障体系、社会不平等性、不同的政策取向以及国内外战争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针对形成人口“少子化”的主要因素,制定有关妇女就业,儿童福利,育儿援助等方面对策。力图消除或减少由于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低迷,导致人口结构变化给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提出应将“人口分布的趋向性”确定为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来统领人口分布的教学。基于世界范围及我国国内实际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状况,对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迁移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讨论意见,对新时代我国人口政策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搜集和掌握的大量人口信息资料,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思路人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建立数学模型,重点预测“十一五”期间南通市人口总量、自然增长率、年龄结构变化、机械变动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人口流动迁移规模的增长、老龄化倾向、城镇化发展及就业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状态,采用空间一致性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地域关联性在县域与市域两个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数量大于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数量,且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河南东部、南部地区,而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中西部的郑州、洛阳、许昌及周边区域.市域中周口市、驻马店市人口经济一致性偏离程度最大,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差,且较其他地区变化大.各县域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自相关系数逐年增加,显著的“高—高”与“低—低”的一致性关联模式在区域分布较广,分别位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带”状与“团状”分布.而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相互作用为“高—低”与“低—高”模式的数量最少,且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用协调思维处理好“调结构”的相关关系是经济社会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世界经验及我国国情,新一轮“调结构”必须树立结构调整与就业、人口转变、政府转型、区域发展相协调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出发,总结分析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与环境恶化的态势,认为当代人口迫切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们的自然观必须由“征服论”向“协调论”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口、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治的社会人口与户籍管理模式而掺杂了不少人为因素。它不仅人为地控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遏制了城市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其人为地将社会人口分割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人为的制造社会等级差别,从而集结了社会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着重解开人口“城市内部二元”及“城乡二元”结构.当前,衡阳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明确衡阳人口城镇化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分析衡阳人口城镇化的途径,探讨衡阳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对衡阳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静 《地理教育》1998,(5):13-14
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学内容和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土地资源教学时,可以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中山地多,平原少,人均占有量不足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只占世界7%的中国,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必须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项基本国策,并且改良沼泽地、盐碱地以及其他一些贫瘠的土地,同时,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人口文化是“人口生产创造的精神结晶”。狭义的人口文化是由人口生产直接派生的直属直系的人口文化系列,是人口文化的核心,包括性文化、婚姻文化、生育文化、家庭文化、老龄文化、人口变迁文化、丧葬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从多方面长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和升华,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协调、互补互辅,共同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义的人口文化是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联姻、嫁接的旁支旁系的分系统和分支,包括各种人口文化的传统、制度、机构、产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