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汉代佚名《古诗三首》之二"采葵持作羹"的"羹"是"糜"字的讹字。根据《说文》,"鬻"本是"糜"的异体字,东汉属支部;读觉部的"鬻(粥)"本来写作""。后来"鬻"训读为"",于是有了觉部读音。觉部的""后来废弃不用了,专用"鬻"来记录,这个"鬻"省写作"粥",沿用至今;"鬻"记录的读支部的原词后来专门用"糜"字来记录。"采葵持作糜"原作"采葵持作鬻",此时"鬻"是"糜"的异体字,属支部,跟"羹"的《说文》正体""字形相近。流传过程中,"采葵持作鬻"讹作"采葵持作",进一步写成"采葵持作羹"。  相似文献   

2.
门(門)、宀     
47门(門)48宀47门"门"的附形部首是"門"。由于"门"是由"門"简化而来,从本源上说,"門"是主部首,所以本文以"門"为主进行阐述。"門",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变化不大。即便是简化字"门",外形上与"門"也是"门当户对"。从甲骨文中不难看出,"門"是由两扇单门板(称之为"户")组成。由此看出,古时候,"门"与"户"还是有些差别的。"门"常用于实物大门,  相似文献   

3.
宜侯见于西周重器宜侯吴簋,其封地所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宜侯吴簋铭文所载,宜地位于"东国"之内。"东国"意为东部地区,亦可称为"东土"。从传世文献看,西周"东土"所指有二:一为陕县以东的区域,可谓广义"东土";一为成周地区以东的区域,可谓狭义"东土"。金文中的"东国"与"南国"、"中国"、"内国"并见。表示方位的"内"与"中"概念近似,"内国"应即是"中国"。"东国"名东,"南国"名南,都是以"中国"为中心。金文中的"东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狭义"东土"。此"东国"东抵于大海,西止于黄河,南不越淮水,北不逾九河。宜侯封地当于此间寻找,洛邑边鄙说、丹徒说、宜阳说、阳平乡说和仪征说均可排除。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台湾的"修宪"议题逐渐被炒热,有关"修宪"的主张也纷纷出笼,本届"立法院"最早提出"修宪案"的是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他在2013年提议废除"监察院",并于"立法院"增设"人权监察使",增设"国家审计委员会"等提案。目前"立法院"已经有11个成案的"修宪案"。不过和以前的"修宪"一样,本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修宪"问题上的角力同样是一个充满利益算计的博弈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台湾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新青年》的"偏激"逐渐成为一个"常识"。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聚焦《新青年》"双簧信"的"造假"、同人的"骂战"行为以及"不容讨论"的言论态度,可以发现,林纾及后世学者采用的道德评价视角是《新青年》"偏激"印象得以生成的重要原因。与林纾使用的"失效"的旧道德不同,后世运用的则是"隐匿"的"新"的"职业道德",而在"新道德"的审视下,"双簧信"的"公然造假"、"公器私用"以及同人"不容匡正"的言论态度必然呈现出"偏激"的"面相",这就让"偏激"逐渐演变为关于《新青年》的"常识"。  相似文献   

6.
108."青"与"轻"。"年轻力壮""年轻人"中的"轻"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中的"青"不要用"轻"。109."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重新起用老干部";"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起航""启航"都可以用,但现在一般多写作"启航"。110."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谓"仁",是指"己"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乐"作为孔子的精神境界,与其对"仁"的强调和追求密切相关,是适宜地对待和处理"己"与"人"之间"利"的关系,从而获得的自由感,具有生存论意义上的审美性质。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出版,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那么"传统出版"传统在什么地方呢?"传统"之一是"纸","传统"之二是"B2B"。也就是说,传统出版以纸为基础,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离不开实体书店,所以,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社的目标市场是书店,而不是读者。因此,传统出版是一个"B2B"行业,而不是一个"B2C"行业。  相似文献   

9.
在"华夷天下观"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亚洲"的概念。明末,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给国人了带来了"五洲"、"亚细亚"的观念,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渐渐被"中国"、"亚洲"、"世界"的世界秩序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传世文献和部分金文文献中的"元子"一词,通行工具书一般解释为"长子"、"首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等,也有学者提出了"元子"中的"元"应训为"善"的意见。本文通过对1987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出土的春秋时期可忌豆铭文"元子中(仲)姞"等内容的研究,认为以往的解释过分强调"长子"、"首子"、"嫡长子"等层面的含义,训为"善"的意见也有可商之处。先秦、秦汉文献及出土资料中"元子"一词强调的只是"嫡庶"的观念,与是否为"长子"、"首子"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限于"嫡长子",其他"嫡子(女)"也可以称为"元子"。"元"在训"首"之外,具有"嫡"的涵义,是在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文中对部分文字形体的隶定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报纸媒介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证实或证伪各大报刊新闻报道对"富二代"的报道存在标签效应。研究发现,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富二代"有关生活方面新闻,为"富二代"贴上了"吸毒"、"飙车"、"炫富"、"犯罪"、"耍酷"、"相亲"等标签,营造出的"拟态现实"更多是对"富二代"形象的丑化。"富二代"一词也因此已经成为了一个撞击公众敏感神经的热门词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公众情绪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2.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9):12-15
通过对"诏书"、"文书"、"起居注"、"典谟"、"文案"、"文籍"、"图籍"、"文簿"、"黄籍"、"簿书"、"簿籍"、"书牍"、"典册"、"案牍"等文档名词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可见,南北朝时期多数文档名词实现了出现次数和频率双增长,文档名词的特指性和文档范围内的通用性都有所增强。"文案"、"案牍"两词的出现,"诏书"、"文书"、"起居注"含义的渐趋固化和成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发展演变的重要事件。南北朝时期的文档名词可划分为"书"、"文"、"籍"、"案"、"簿"、"牍"、"典"六大族类,它们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彳、彡、夕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36):64-66
41彳42彡43夕41彳"行",甲骨文为(十字路口),象形字,以此表达道路通达。"彳"(读作chì斥),象形字。"彳"为"行"的省略形,是古人造字简约的结果。"彳"作部首时,常被人们称为"双人旁"或"双立人"。"彳"不单独"出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过,希腊古典艺术有"永恒的魅力",我觉得希腊的古典哲学也有"永恒的魅力",大概一切称得上"古典"的东西,都有"永恒的魅力"。"魅力"是一种"吸引力",你只要一旦"接触"它,一旦"遭遇"它,你就会被它"吸引"住;地无分东西,时无分古今,都能保持这种"吸引力",也就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劳申 《编辑学刊》2015,(3):49-53
问:"国事"与"国是"的区别在哪里?答:每到全国"两会"召开,总会谈起"国事"与"国是"。有人甚至认为"国是"是"国事"的误写。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词。它们有三点区别:第一,词义的指向不同。凡是国家层面的事务,无论大事小事,皆可称"国事";"国是"则专指涉及根本利益的方针大计。这就是说,"国事"遵循"国  相似文献   

16.
"左"和"右"本来是表示人体左右手的名词,后来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受到崇尚,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从考古学和生物学的资料来看,中国从史前到殷代一直保持着"尚右"的传统,到了周代却出现了"逆转",在很多场合中有了"尊左"的现象。"尊左"与"尚右"从周代开始并存于中国文化之中。"尊左"的实质是对"尚右"的偏离,它是在阴阳观念的支配下,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性仪式而存在的。"左"与"右"沟通了中国古人的身体、社会结构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养好精气神     
传统哲学的"精神"与医学的"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故而日: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各家说法不同,但共同之处都是在强调精气神的重要性及和谐统一的关系。近年来,传统中医复兴,养生学日盛,人们认为中医养生的最好境界就是养好精气神——精,物之精华。左边是"米"字,右边上面是"生"字  相似文献   

18.
杜氏图书分类思想经历了科学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三个重要时期。尽管"主义"随时代在变,但"科学"精神却贯穿图书分类学术的始终,其图书分类思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主义"与"科学"的变奏史。因追求"统一"而寻求"主义"引领,因坚持"标准"而不离"科学原则"。虽然呼唤"主义"的指导,但"主义"指导是有条件的,"主义"必须以"科学"为前提。对待杜氏图书学术思想的这种演变,应该有一种辩证的历史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了蒋泥关于老舍的评传。老舍,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蒋泥从他的"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等入手,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本文谨就老舍与胡风的过往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7月12日,武汉市档案馆举办主题为"走进档案馆"的首个"档案馆日"活动,并邀请9名拍客参加。武汉市档案馆主办的首个"档案馆日"以"走进档案馆"主题讲座拉开序幕。活动以"四展览"、"三中心"、"两专题片"、"两讲座"等为主要内容,以体现档案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