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城》作为一部贯通中西方文化的力作,其极具特色的语言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该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运用明喻、拟人和讽刺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翻译来诠释关联理论在《围城》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彤彤 《海外英语》2022,(16):33-35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习俗也相互传播和交融。因此,翻译在国际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生态翻译的角度来解读《围城》中衔接手段的运用。《围城》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该书运用了大量衔接手段。文章以美国作家、翻译家珍妮·凯莉和美籍华裔学者茅国权合译而成的英译版《围城》为样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衔接手段及其翻译。《围城》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各式各样,且钱所使用的衔接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文章从胡庚申的生态翻译理论出发,对《围城》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分析并找到一种衔接翻译的规律或规范,为衔接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和交际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分析探讨人物对话的翻译现象,旨在证明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围城》作为中国的名著,从未被学术界和文艺界的狂热者忽视过。由Jeanne Kelly和矛国权翻译的英译本《围城》,在西方文艺界引起了轰动,并且好评如潮。很多学者认为,《围城》的英译本顺应了西方读者和西方文化。然而,这究竟是一种顺应还是一种暴力值得我们深思。文章主要从几个部分进行展开和讨论:首先,在分析前人对《围城》英译本的评论后,提出观点,翻译即归化暴力;以贝尔曼的异质性与韦奴蒂的差异的伦理为理论框架,从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最后得出结论:翻译的归化暴力在《围城》的英译本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代中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钱钟书的《围城》是集幽默元素的经典之作,因此研究其中的幽默翻译策略十分具有价值。本文着眼于该作中的文化幽默,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译者在翻译其中的幽默用语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运用关联理论解释《双城记》书中的文化缺省问题,以此来证明关联理论对于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具有解释力。本论文以孙法理的译本和张玲、张扬的译本为例,采取对比分析法,对两译本分别采取的文化补偿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丰富了关联理论应用范围,同时对于文化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幽默言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将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应用关联理论对<围城>原文和译文中的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尤其是对幽默言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言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尤其是英译《围城》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在翻译过程中,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者往往忽略了翻译的功能研究,使得目标读者难以真正享受作品的内涵。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利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围城》英译版本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模式出发,针对译者与原文作者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失误这两大案例,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英译本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明示-推理模式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杨艳 《文教资料》2011,(5):30-32
隐喻是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的微妙体现。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围城》中,这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珍妮英译《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并对部分隐喻翻译提出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钱艳 《海外英语》2022,(19):44-45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向译文读者再现原文信息,需要理解人物所处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再现情景。借用关联理论,以钱钟书《围城》的中文版和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为分析文本,选取一些场景,探究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语境对情感词翻译的影响,旨在帮助译者获得最大关联,使读者置身小说的情景之中,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一切翻译行为都必须以目的准则为最高准则,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要选择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了《围城》英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奈达的五种文化类型分析了《围城》中负载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的一些文化词的翻译,并分析了译者在这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处理上的得失。同时探讨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得出翻译手段应变通和灵活以达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轩慧芳 《英语广场》2023,(17):29-32
《废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针对《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分析翻译方法的运用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围城》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Jeanne Kelly&Nathan K.Mao的英文译本也可称经典。本文将试用翻译补偿理论,在本文所理解的"广义补偿"观点下,从语言学层面分析《围城》Kelly&Mao英文译本中对于原著的翻译补偿手法,旨在使读者对《围城》英译本翻译过程中语言学层面的补偿手段形成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文化负载词定义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英译本《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归纳总结了译者在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如何使用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应基于译者翻译目的、译者生活文化态度及读者的关注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秦玉锐 《海外英语》2014,(3):121-12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小说。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曾被译为多国文字。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其英译本做过研究,但鲜有人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该文拟从翻译伦理角度,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围城》英译本中伦理模式的体现,并对伦理模式的不兼容性作以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翻译观的主要观点,阐述了文化缺省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关联理论可以为小说中文化缺省的翻译提供较强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比较了《红楼梦》两译本在文化缺省方面的翻译,认为虽然译者的翻译方法不同,但都遵循了最佳关联原则,都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