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女性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同时,逐渐将社会对性别的期待内化到自我意识中的结果.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盲目模仿阶段、心理抗衡阶段、自觉内化阶段,其中青春期是关键期.在女性消极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中,社会文化、时代特征起主要作用,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轻视,矫正女性自我认识偏差,对青春期女性及时正确引导,以消除女性的消极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青一代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极为强烈鲜明。她们对女知青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探索,构成了当代"女性文学"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张辛欣、张抗抗、铁凝和王安忆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作品分别从女性主体和女性存在的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女性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理解是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女性自我意识,迄今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已有理解中,有的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女性主体意识失落入手考察;有的则较多地从女性生理阶段把握女性对自我的认识,着重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上述方面是女性自我意识内容的构成部分,但却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部,甚至不是最本质的部分(如女性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严格  相似文献   

4.
宋杨 《辽宁教育》2005,(11):13-14
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其间,人的自我意识从分化、矛盾走向统一,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形象。而青少年在进行自我辨析的过程中,会经受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迷惘和苦恼,从而产生不少心理问题。因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解决自我认同、自我确立的  相似文献   

5.
简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与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青年自我意识形成、发展并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择偶、就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自我意识形成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现了一系列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困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入手,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整合问题及其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的传说加以解构和重读,以此来展现中国女性实现其话语权力时从沉默、探索到清晰表达的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探讨父权社会通过话语权的缺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反映华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排挤和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赢得话语权力、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身为黑人女性,当代英国女诗人格里斯·尼科尔斯关注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她选取了女性身体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在她的诗歌中,黑人女性批判男权思想对女性身体的定义,并对自我肥胖的身体给予肯定。这一过程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产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觉醒关注的问题层面也不尽相同,分别是权利意识的觉醒、性别意识的觉醒和身份意识的觉醒。随着理论深度的不断加深和实践层面的广泛开展,女性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确立也开始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发表于1946年的小说<群芳亭>堪称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小说以主人公吴太太的女性意识转变过程为主线,描述了吴太太从萌生出懵懂的女性意识萌芽到成熟的女性意识的确立过程,探讨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如何打破菲勒斯中心主义、构建自我意识体系、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问题,提出了人人都有获得幸福和实现自我权利的两性和谐平等观,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为理论视角,分析《搜索》中莫小瑜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依附于丈夫失去话语权的阶段、中期开始寻求女性主体地位的觉醒阶段和后期为实现女性独立价值的反抗阶段。同时,通过本文,作者试图探索当代女性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是自我意识初步确立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初步确立,是青年时期在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是社会化进行的领域,又对个体社会化具有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对青年学生个体人生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了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和稳定形成。自我意识也是在个体与他人、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王安忆作品的女性主体意识。试以《长恨歌》为例,探讨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及女性对"他者"的依附性。在《弟兄们》这部作品中,王安忆将男性意识植入女性个体精神之中,试图以男性意识代替女性的自我意识,超越女性自身的局限,结果恰恰相反,未能确立女性自我本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反而导致女性自我价值的整体丧失。  相似文献   

13.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在父权制社会里与命运抗争追求幸福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在女权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她们身上所萌发的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与其个性、命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女性是一群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意识的混合型形象.她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学现象.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祥林嫂-李双双-宋家银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人物形象体现出我国农村女性物化-他化-她化的螺旋上升模式.从对她们形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独特的自我意识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个体主体的生成,提倡主体性原则。个体主体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确立的过程,是共产主义阶段自由个性发展的必要准备阶段。人向全面发展的复归过程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由自在自发走向自为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女性自我意识和双性同体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二者代表了伍尔夫的女性文论的发展过程.文章结合伍尔夫的两部小说<远航>和<奥兰多>,论证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以树立女性自我意识为起点到走向双性同体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尤其关注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诗词引起岙后九百多年的关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她自成一格的女性自我意识,宛如一股清新的溪流,体现在她的诗词中。在主流化中,作为女人,她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女性的现实处境迫使转向女性自我。这一点与Dickinson一样。在探导自我的过程中,她建立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为女性自我作颂歌。这种自我意识影响下,她的诗作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很突出:1)对于主流社会她持的不是认同而是批评的姿态;2)“自我”在她的诗词中点突出地位;3)通过花的意象来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4)对女性力的称颂。  相似文献   

20.
张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3):25-29,32
贾平凹作品在以男性"主体"观察、想象、描摹女性"客体"的过程中,展示出女性这一具备主体性的性别群体的自我意识.她们通过对自由爱情、平等权利的追求,充分展示女性生命意识,勇敢地反抗中国传统文化秩序并承担自身责任.这种明确的自我意识,促使女性不断以"反抗"运用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