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西方的酒文化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在酒史、酒器、酒礼及酒德等文化方面的不同,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3.
河北大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大名饮食文化是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大名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在食文化方面,大名的主食以面条、馍、饼为主,肉食以猪、羊、鸡、鱼为主。大名回族经营的清真小吃质优味美,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在饮文化方面,大名轻茶重酒。大名人待客热情,有劝酒醉客的传统,酒宴之上十分重视各种礼仪。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古时代就多产美酒佳酿,而且产销量颇大,可以说是酒的大国,更是酿酒文化的诗意皈依。中华"酒文化"生命意蕴的弘扬勃兴惟有倡导离形聚神、舍粗取精、古洋为用、吐陈纳新,并以酒文化物质载体及精神传承为依托媒介,演绎文化内涵,拓展文化功能,创设文化效益,才能建构出华夏酒文化活泼恬适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   

5.
饮酒,是世界许多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现象。然而,饮酒习俗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却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历史的不同时期所反映的酒文化也因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有所差异。汉魏时期在前期酒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辉煌,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由于受民族性格、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农业发展水平、酿酒技术、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咂酒作为少数民族酒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西南几个少数民族,尤其是羌族为例,简要介绍了咂酒的起源、制作、饮用习俗,分析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饮酒便成为唐代特殊的文化现象,酒文化格外繁盛。在酒文化的氛围里,诗人们在他们的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着力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酒文化促进文学的发展,诗歌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诗人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文化教学在外语课堂上的重要性,剖析现今外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外语课堂上如何增强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的产生与发展满足了人类追求带有感官刺激性的特殊消费需求。因而酒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当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文化。酒文化内涵的运行机制是以酒德作为酒文化的灵魂,塑造并规范酒品的形象。酒文化外延的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广度,而中国酒文化应与国外其它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际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补充、否定、重复、替代、调节、强调等作用。非言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因此,我们要重视非语言交际的作用,积极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和努力探索这一研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避免由文化障碍研究而导致的误解,成功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酒文化与鉴赏课程作为我校全校公选课,是在原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革而成的。该课程以世界三大酿造酒、三大蒸馏酒为主要对象,从酒品的酿造、饮酒的礼仪风俗等层面进行对比学习。在普及学生对世界酒类饮料全面认知的前提下,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找到中国酒文化立身的依据,激发学生对传承与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兴趣。该课程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其对葡萄酒旅游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葡萄酒旅游的影响。葡萄酒旅游在我国开始较晚,发展模式依旧效仿西方模式,缺少我国本土化的葡萄酒文化内涵。研究发现,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葡萄酒旅游模式,中国应寻求适合自己的葡萄酒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无论是在东方墨客还是在西方骚人的诗歌中,酒的影子随处可见,文人们用多情的诗歌赋予了酒不同的意象。东方诗人笔下的酒是沉重的奢侈品,是特权阶级的象征。而在西方诗人的笔下,酒成了情感的宣言书,是浪漫运动的滥觞。笔者从东西方酒文化的背景差异出发,解析中法诗歌中隐藏的意象,从而找出造成这一不同现象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酒文化内涵丰富。酒在祭祀中敬畏神灵,在婚礼中传情达意,在节日中娱乐助兴,在盟誓中表达忠诚。在待客中以酒为礼向客致敬,在政治中以酒为礼增进团结。美酒与歌舞相伴,更彰显出蒙古民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酒店美学中发挥酒文化的审美功能、体验功能、经济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文化教学有自身的特性和特点。学习外语要学习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实践语言的方式把握和理解不同文化内涵和区别,做到在实践中学习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文化教学实践的方法和平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化教学实践把不同的文化生活和经验呈现给学生,进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汉对酒的起源传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汉文化中,国人主张"人造酒说",西方则普遍认为"酒神造酒"。人造与神造两种不同的起源说造就了不同的饮酒方式,形成不同的酒文化风格,中国人把酒当作工具,意不在酒;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因此汉式的微醺与英式的狂醉应运而生。酒文化既然不同,英汉酒文化的相关词语表现形态自然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9.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酒、薄酒等;以青铜材质为主的酒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酒色和酒味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酿酒技艺;在祭祀、筵席等场合的酒礼具有深刻的宗教及文化内涵,有些饮酒习俗甚至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充裕,以粮食为酿酒主要原料的历史悠久.岷江流域农业发达,酿造盛行.宜宾地区居其下游,得天独厚,以多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杂粮白酒”别具特色,享誉古今.在宜宾酒文化探讨中,应区别古代的酱与酒,“蒟酱”是酱而不是酒.“五粮酿酒”中,有玉米的配方应始于清代,明代前玉米还未传入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