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卜生的三幕剧《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介绍始于五四前夕,由于契合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娜拉”成为一个时代的男男女女肯定自我,并与传统社会束缚决绝的代名词。然而,娜拉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一个贴上了某种意义标签的符号,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易卜生和他笔下这一不朽的文学典型,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娜拉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俄底浦斯情结使她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到最后才在破灭的理想中选择坦然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2.
贺辉艳  张静婵 《海外英语》2011,(10):262-265
Ibsen’s A Doll’s House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canon". As the play shares an open ending, many critics seem to try to find a way out for Nora. Nora is supposed as the first woman to pronounce the "Wome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he has become the most courageous women for fighting an equal place in family. However, this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ora and Kristine the relatively less popular character. Kristine plays a role of girlhood friend of Nora as well as the one who solves the debt problem and brings a new problem into Nora’s family. She serves a model for Nora. Ibsen writes Nora as she is, but it is Kristine who leads Nora onto the road of finding herself. Through the image of Kristine we can conclude that Nora might have all kinds road to tread before her but each one leads to a home-her true home.  相似文献   

3.
由于"五四"时期对《玩偶之家》的接受与宣传带有功利性与时效性,从而导致了对它的解读无形中存在着误读,主要表现在:对该剧创作意图的误解、对娜拉形象的简化与误读,以及对易卜生个人形象的误读和对其文学成就的忽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女主角娜拉和子君都被各自的环境所物化,但她们分别采用了言说和沉默两种不同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言说,娜拉否定了男权至上的观念,维护了自己做人的权利;子君则在沉默中失却了自我,乃至于生命。在两种不同选择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根源。总体而言,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大致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但与西方同时代的妇女相比,囿于封建教条的中国妇女的命运更为悲惨。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前期剧本中的女主角,都怀着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而后期剧本中的女主角则怀着自我舍弃的理想.海迭·高布乐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形象.如果说娜拉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么海达·高布乐是不是剪了翅膀的娜拉呢?通过与娜拉的对比解读,主要来探索海达·高布乐这位受挫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影响下,《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娜拉和子君都发出了代表女性最为强烈的振耳发馈的声音。她们都被各自的生存环境所异化,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两位主人公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方式:娜拉通过话语否定了不合理的社会,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权利;子君则在默默中前行,没有选择,只有接受,惨遭抛弃,以至最后丢掉性命。这两种不同的抉择背后蕴含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根源。并且较之于浸润在更多的民主思想中的西方女性。中国妇女有着更为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This thesis focases on analyzing Eunice's deformed character in Freud's theory.Growing up in an environment lack of warmth and being illiterate, Eunice fails to form a healthy personality.Her id surpasses her ego;her repressed libido makes her do things by urge.At last.her id loses of control and she kills the whole family on St.Valendne'S Day.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作家杰西卡·安德森在小说《河边云雀叫得欢》中借女主人公劳拉·罗谢一生的经历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结合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焦点问题,分析了女性实现自由和独立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取得经济独立、摆脱婚姻和家庭束缚、正确对待女性欲望。劳拉等人的经历证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