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一化学第五章中,有关原子量有四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是:质量数、同位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这四个量都是以_6~(12)C的一个原子绝对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比较而得的相对质量。但它们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质量数和同位素的原子量是指具体原子(核素)而言,而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和元素的原子量则是指元素来说的;另一方面,质量数和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是近似值,而同位素的原子量和元素的原子量是精确值。例如,氧元素有三种同位素:_8~(16)O、_8~(17)O、_8~(18)O。它们的质量数分另,1为16、17、18;同位索原子量分别为15.994915、16.999133、17.99916;氧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和原子量分别为16和15.9994。  相似文献   

2.
原子量测定及原子量基准的变革宁夏大学化学系古仁钦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提出原子论后,受到科学界的普遍重视,原子论的核心是:每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测定原子量的工作成为了当时化学科学的重点任务。道尔顿首...  相似文献   

3.
原子量是元素的重要属性,是化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之一。一切化学工作者都离不了它。 然而,原子量并非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或绝对质量。从1803年道尔顿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至今,原子量始终是人为规定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只不过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所选取的“基准参照物”有所改变罢了。 20世纪初,同位素相继大批发现。目前,已知天然同位素489种,除Be、F、Na、Al、P、Se、Mn、Co、As、Y等21种单核素元素外,多数元素以数量不等的同位素混合存在于地球。因此,我们测定的原子量,实际是元素的各  相似文献   

4.
新华字典中的元素周期表,已经引入~(12)C=12为标准的原子量.我们的中学化学课本也采用这种国际原子量.为什么要选取~(12)C=12作为原子量标准呢?下面简单地谈谈这个问题.当原子论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总结出来的时候,原子量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指出,有了原子量,人们就能“从原子体积和原子量的关系说明元素的一系列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使化学开始“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途径”;有了原子量,才使得“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科学上的一个勋业”,即“依据原子量排列”出元素周期系,并且准确地预言了新元素的存在.所以,原子量在科学上具有很重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中学教材高级中学课本(必修本)第一册中,质量数是指忽略了电子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即:质量数一质子数十中子数。而原子量定义为:以”C原子质量的7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IZ””“’”“”—’””——”“”“——””“’””—’”””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原子量。原子的质量用原子的质量单位11表示,且规定一个”C核素原子质量的大为ill。。”—”“————”“12”“—一从上述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只是在数值上近似等…  相似文献   

6.
中考中有关求原子量的题型是一类重要题型,但课本中却少有叙述。现对求原子量的题型归纳如下:一、根据原子里的概念求算倒1如果用作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该原子的原子量是()。,。、a,、、、b,_、12b,_、12a(A)子(B)“(C)——(D)op”““”b”一”Q”一”Q”一”b用析根据原子量的概念,该原子的原子量。选(C)。练习1如果某原子与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6个的碳原子的质量比为4:3,则该原子的原子量为二、根据式量求原子显例2某元素A的氧化物A刀,的式量为M,则A的原子量为解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原子量的的基准变革,原子量的“单位”问题、原子量数值的修订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原子量浅谈     
(一)原子量基准的变化: 近200年来,原子量的基准发生过四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1803年道尔顿Dalton首先提出以H=1为原子量的基准。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今天透露:许多人都能背诵的元素周期表将被修改,因为一个重要元素——硫的原子量已从32.066改为32.065。这是该院研究员丁悌平带领研究集体历时9年完成的研究成果,前不久已被国际原子量和同位素丰度委员会认可。  相似文献   

10.
谈原子量换算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江苏泗阳县洋河中学(223725)云廷先原子量除以化合价的绝对值所得的商就是“一价原子量”.应用一价原子量解题,能达到化难为易、简便求算的目的.举例如下:一、巧解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有关计算设金属R的原子量为M,化...  相似文献   

11.
来信说《化学教学》1983年第3期“浅谈同位素的原子量和它的质量数的关系》一文(见3-45页)最后一句话,“其它(指氯以外——笔者注)同位素的原子量也总是小于它的质量数。”这是不妥的。实际上,只有质子数大于8(包括8)的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量才小于它的质量数,而质子数小于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课外读物和习题中,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类题目: 填表: 此题的目的显然是要求从某元素的原子量求得质量数,再从质量数和质子数求得中子数。这种从元素的原子量求质量数的方法,从概念上讲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中求原子量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根据原子量概念求原子量 例1.如果作为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A千克,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该原子的原子量是( ). (A)A/B (B)B/A (C)(12B)/A (D)(12A)/B 解 根据原子量概念,该原子的原子量为: B千克/(A千克×1/12)=(12B)/A。故应选(C)。 2 根据式量求原子量 例2.某化合物H_nRO_(2n 2)的式量为M,则R的原子量为___。 解 已知H原子量为1,氧原子量为16,设R的原子量为x,则有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中往往会碰到多种金属跟酸反应产生氢气这类题,如果按常规解法,先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再逐一计算,这样很繁琐。其实只要充分利用“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原子量”这个比值,很多题目的计算就简化了。一、当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时、化合价与原子量的比值越大,放出的氢气就越多。例1质量均为m克的Fe、Zn、Al、Na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Zn>Fe>Al>Na(B)Al>Na>Fe>Zn(C)Na>Al>Fe>Zn(D)Zn>Fe>Na>Al解析Fe、Zn、Al、Na四种金属的化合价与原子量…  相似文献   

15.
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量为什么都小于它们各自的质量数,笔者浅谈如下,请指正。大家知道:如忽略电子质量,则原子质量就是原子核的质量,而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它们的质量和应是原子质量,如中子质量为1.008个碳单位和质子质量为1.007个碳单位都近似为1,则核子总数就是同位素的质量数。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求算原子量的方法并不太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根据原子里概念求原子五例1已知2O0个A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100个标准碳原子(含6个质子与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原子的原子量为()。(A)严(B)。xn(C如山)坠murn解析因为ZOO个A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那么,四个A原子的质量为£千克;同理可““’””””’“““”””””””““””Zto’““”“”“求得1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六六千克。根据”“——“—””—””————”“100’“一’—”“十二千克。,。。。。。。。。。。,。、,o000…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即原子量及相关计算。这部分内容牵涉许多相关概念,同时又涉及宏观与微观领域、静态与动态的思维方式,是质量守衡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应用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理清原子量教学的有关概念、计算及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1≠2     
各种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原子质量的量度有取其相对值和绝对值两种方法。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常采用“原子量A”来表示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有关元素的原子量,1961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规定,以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一种碳同位素^12C的质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目的: 利用某些金属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以及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性质,可根据氢气的量来计算金属原子量。 二、实验原理: 用一定量金属和水反应,M+xH_2O=M(OH)_x+x/2H_2↑测出氢气的质量,便可计算金属原子量;同样用一定金属和酸反应,M+xH~+=M~(x+)+x/2H_2↑亦可通过氢气的质量计算金属原子量。  相似文献   

20.
高一原子核一节是教材的潜在难点。一般老师重视了原子结构介绍和质量、相对质量的区别,忽视了原子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原子的质量数和元素的近似原子量等概念的辨析。我认为本节教材还需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微粒质量和相对质量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