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翔 《武当》2001,(11):6-9
练习养目功,能盈血精、通气脉、荡积滞、降虚火、消眼劳、祛眼疾、清目光,是七仙形其它眼功之根基。  相似文献   

2.
李宁  李成银 《精武》2007,(1):8-8
此功为梁山子午门功法的一种,阴阳并练,刚柔相济,练精化气,练气生力,练力养神.内外兼修,是一部动、静、气、力、形、意、神、志并练的上乘功夫,此功分内功、外功,外功又分上部功、下部功。此功易练易懂,不出偏差,是武术养生、技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秘宝。  相似文献   

3.
少林踔腿功     
周健勇 《精武》2007,(6):17-17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属于外练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科学,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实战中使用。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周建勇 《武当》2005,(11):33-33
少林金刚门私房秘技——金刚踔腿功,属于外练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有实效的腿功。不论是谁只要肯下苦功,人人都会成功。踔腿功在本门已秘传几百年了,它具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功法,同时也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与暗腿技法。  相似文献   

5.
张奇 《武当》2013,(3):50-50
武当武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外显金锋,内藏丹道。外显金锋,即是武当形意、太极、八卦、武当剑、八卦枪、祖师杆等武当功艺,而内基础性丹道即是金丹大道。武术修炼分内功与外功,炼精气神为内功,也叫丹功,练套路架子为外功。内功与外功同等重要,内功靠外功护持,外功靠内功滋养。有外功而无内功相助,外功即成为空架子。许多习武之人不明白这一点,特别是年轻人刚入门,习武只练外武而不练内功,不但功夫不上进,许多人还练出了一身病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与事,有不少人练一辈子武术,而五六十岁就死了,大多死于六七十岁,死于心脏病、脑血栓、糖尿病、癌症的人很多,与不练武术的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许多老农民、老工人活得长。不练功活八九十岁,练功人只活六七十岁,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懂养生之道,没练内丹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朱伯伦 《武当》2007,(7):25-28
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必须在“心意内功”、“十形站桩功”的基础上,方可盘练“十二把”。故在《姬氏墨本拳经》  相似文献   

7.
陈理胜 《武当》2012,(3):6-9
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艳彬 《武当》2013,(10):31-32
(上接第5期)三、拧旋走转在运行中以阴阳为体,刚柔为用,是先后天八卦掌追求的目标。八卦掌拧旋走转的内功与道家内功为不二法门。道家“转天尊”之功,既练形又练体,既练外又练内。然八卦掌从高功夫着眼,从道家内功中加以提炼,集其精,求其速,取其与武术相匹配之功而练之。功久,可感悟到其奥妙所在,拧旋走转之功更具实效,练至极处,则身无虚肉,体轻神爽,此乃阴阳之功成就之。小腹乃下丹田之境界,丹田气足,小腹大而实。然下丹田者,乃人命之基,气之根,力之源,产丹之沃田。丹田之气充盈,必遍灌全身。练功中运化得当,必然炼得“真金”。可达至高境界。丹田之说,出自于道家。“丹”者,阴阳之合和,阴阳之精华,元气之结晶。从“丹”字结构来说,是日与月相叠,是阴阳重合之象;  相似文献   

9.
王小军 《武当》2014,(5):31-32
谈到功夫,大体区分不外乎两种,即内功与外功。外功专练刚劲,如八极门内师兄弟大多习练的铁砂掌和铁臂功等等;内功则是练柔劲,敛气人体,充沛于周身,运以克敌。《浑元剑经内篇》有记白:“自唐以后,越宋元二代之久,虽精于外功者不少,能行内功者几希”。  相似文献   

10.
杜子宇 《武当》2003,(5):15-16
松 在天日空静,在人谓松融。太极拳练人体之松融,效天空之虚空。松乃太阴练形之功。中是功,松是功,都是太极拳必须的基本功,而且都是内外兼修的悟练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释永涛 《武当》2005,(11):34-35
少林达摩养生功是达摩祖师所传,是少林禅武功夫的一部分,系少林内功之精华,内养浩然之灵气,外练筋骨之刚柔。它是靠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人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用于实战,出手顿足可断砖碎石,以之击人,  相似文献   

12.
刘彦骅 《武当》2005,(3):16-17
一、功理概说 太极拳是衍生于武当武术的“内家三拳”之一。既然叫内家拳,必然要练内功,明代太极拳师陈王廷在其拳经总歌《四梢第四》中写道:“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又说:”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可见练拳者气行四梢更能催发内气充足。  相似文献   

13.
张兴洲  谭大江 《武当》2003,(10):9-12
太极修道养生论解 修道练武者,道门皆为养生之功也。丰云:修道练武不养生,多病多灾不长命。五分练,五分养,功道自然长。武道以炼为主,以养为辅。文道主张清静无为,不争,退让,养生全形,顺其自然,纯在于养。武道之养,养精养气养神,炼则炼气炼意炼形。拳法以柔制刚,以  相似文献   

14.
陈理圣 《武当》2011,(12):5-6
武当派无极站桩功,俗称站桩功,或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称谓不同,其实质目的是一回事。站无极桩的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要是开发人体内的潜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气劲力),使我们身体里的气劲力都能得到开发和增  相似文献   

15.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16.
释延勇 《精武》2005,(8):20-22
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相似文献   

17.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18.
杨树藩  车星辰 《武当》2005,(2):24-25
八卦形神功,是九宫八卦拳桩功系列(静桩、动桩、行桩)的静桩功。原传名为“扎根功”,由扎根、挖山、挤桩、落地、收丹五式组成,后发展为八式。它以意念传神,穴位“呼吸”为法。主要修炼内功和求取意中之力:练习时后天的口鼻呼吸应以自然呼吸为佳,主要体会两手心“劳宫穴”的呼吸开合与吞吐收放.  相似文献   

19.
方奎明 《武当》2014,(10):17-18
本人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对太极拳内功和太极拳养生等诸多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今不揣浅陋,谨就太极拳内功与养生简要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太极内功 习练太极拳不仅要有外在的形体运动,还应该有内在的意气运动。外在的形体运动源于内而形于外,是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的意气运动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内涵深厚,即我们所追求的太极内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作为内家拳典型代表的太极拳,十分注重内功训练,讲究功招合一。即所谓“功无招无以为用,招无功招法皆空”。因此可以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整形与气的关系的过程。形是方法,气是内容。习练太极拳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姿势上的标准与否,更要深入提高太极拳内功“气”的层次,才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算真正掌握了太极拳运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0.
练拳三要义     
练习拳术套路,都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循序渐进过程。应理、法、术、功并学同练,必知必懂三项要义,就是练"形"明劲功夫的要义,练"法"暗劲功夫的要义,练"功"灵劲功夫的要义。每项要义理法技艺层次不同,练习侧重点及要领也有所区别。拳学之道,古至今来,自有真传正脉,初学必先授之以形,续而授之以理,形中寓法,法中见术,术中得功。拳学之道,当知其理而明其法,行真宗正途,不可为旁门所惑,得师真传当踏实习练,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门未进略得一二,即东抓西找或不辞而去,此种人终生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