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2.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周素园在贵州近代革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作为贵州惟一革命政党——自治学社的领导人之一,对贵州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与张百麟革命思想的比较,可以探析周素园这一时期革命思想的变化及认识。  相似文献   

4.
周素园     
周素园(1879—1958),字培艺,贵州毕节人。 周素园早年曾是清末的贡生,年青时痛恨清廷朝政腐败,立志改良政治,积极投身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1905年,开始筹办《黔报》,1907年《黔报》创刊,为贵州第一份报纸。周素园利用《黔报》宣传爱国主义,唤起民众,反对列强瓜分中国,推行政治改革。同年11月,与张百麟等发起建立贵州自治学社,到1910年,自治学社成员发展到10万人,年底自治学社集体参加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团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周素园、张百麟等领导自治学社于11月3日晚发动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周素园作为革命元勋之一,被推举为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  相似文献   

5.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抉,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挟,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辛亥年(1911年)9月14日,贵州在自治学社的组织下,在陆军小学和新军的支持配合下,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革命军政府。为了保卫和巩固这一新政权,当时的革命党人张百麟、黄泽霖等决定扩编陆军,以第一标为基干扩充成三个标,以叶占标、肖鸿宾、鄢元发各为标统(团长),每标三营,共计九营。以原清军副标统陆军小学总办(校  相似文献   

8.
唐继尧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西南军阀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统治云南达十三年的时间,并控制贵州,染指四川,曾名噪一时,对当时的中国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唐继尧的一生是复杂的,对他的评价,史学界意见也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早在1912年他率滇军入黔,镇压贵州自治学社,窃取贵州都督时,就以封建军阀的面目登上了政治舞台;另一些同志则主张: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形成于护国运动之后,此前他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派范围的人士,具有革命的一面。我较赞成后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9.
辛亥滇军入黔,是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在自治党与宪政党的惨烈斗争方面,已有很多评论。但只着重说明滇军入黔与宪政党结合,镇压自治党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揭示其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生这一事件的阶级根源,及发生这类事件的历史必然性:要进一步从云南军政府、滇军北伐军、宪政党以及自治党等几方面的结合与对立的复杂关系中,来评价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后期,"学社融合"理念开始在日本社会普及,并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推进。相比明确划分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彼此领域及职能,强调"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传统"学社结合"论,"学社融合"论更为注重的是在教育整体框架下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资源的交汇融合。日本从"结合"走向"融合"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经验为我国探索"学""社"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构筑校内外整体教育实施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叶理绥是哈佛燕京学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具有学术远见,学术胸襟开阔,并以制度化管理学社事务,逐渐建立和不断健全学社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有准则又能做到积极沟通,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各合作方进行沟通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社得以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12.
叶理绥是哈佛燕京学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具有学术远见,学术胸襟开阔,并以制度化管理学社事务,逐渐建立和不断健全学社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有准则又能做到积极沟通,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各合作方进行沟通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社得以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13.
就国外而言,越名大学其显性层面上的“脾气”(即风骨、傲气)就越大,其隐性层面的独立自治与严谨治学精神就越显然。但很可惜,当代中国大学却很少有脾气,更谈不上发脾气。文章从显性的大学脾气之视角追问隐性的大学精神,呼唤并构建具有严谨治学精神与独立自治个性的中国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14.
金滢坤 《家教指南》2008,26(1):69-76
本文主要从敦煌社条、<吕氏乡约>、<龙祠乡社义约>的结构、内容、性质等角度探讨了唐五代宋元乡村私社与乡约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乡村民间组织的转变和社会互助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的乡民、乡绅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论及了国家控制乡村与乡村自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方自治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其所构想的革命建国方略。孙中山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主张通过推行地方自治来训导国民,为革命建国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倡导实行"分县自治",明确表示反对"一省自治"或"联省自治",并要求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配方面实行"均权主义",以维护"内治统一"。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现了一种通过推行地方自治而实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宪政国家的真诚愿望。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在理论和思维逻辑上也存在着某些难以自洽的矛盾与纠葛,且对后世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学者莫友芝(1811—1871),字子侣,自号鄂亭,贵州独山人。莫友芝穷其一生钻研学问,是名播中外的一位宿学,其治学精神值得学习与借鉴。文章认为莫友芝的治学精神可归纳为潜心苦读、严谨认真、广交贤达三个方面。而继承和发扬莫友芝的治学精神,对推进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新闻爱好者铺路架桥 让创造型人才脱颍而出. 一九八五年岁末,山西师大新闻学社正式成立。校长陶本一说:“新闻学社的成立,在我校历史上是件大喜事,是我校一九八五年的一大新闻。祝新闻学社长命百岁!”山西师大新闻学社,是一个由校党委、校行政直接领导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它面向  相似文献   

19.
从法社会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大学自治制度,认为大学自治制度产生于社会的自组织力量,国家与大学应该保持一种平行的应然关系,大学自治制度有利于大学职能的两种价值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1927—1937年中国经济学社与工商界的合作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7年至1937年,中国经济学社领袖马寅初、刘大钧等和商界领袖张公权、吴鼎昌等进行了紧密合作,工商界上层人士数百人纷纷加入经济学社。商人为学社发展提供经费等多种赞助,学社的专家则用经济思想和学术去影响社会舆论和政府政策来服务工商界。经济学界和工商界的紧密合作,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