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媒体的政治信息传播具有跨国界传播的外向型层面,这为网络媒体在政治信息沟通中产生外向性影响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曹凝 《大观周刊》2012,(43):77-77
社会转型期,部分军人政治意识出现淡化现象,除受西方自由化思想渗透、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以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薄弱环节等因素影响外,同政治冷漠心理、畏权与权力依附心理、宗法等级意识、法律淡泊意识等传统政治心理对军人政治意识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军人健康的政治心理并探索建构当代军人现代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政治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但它最终又没有完成战争的政治民主化要求.其复杂的发展逻辑背后,有两大政治因素一、国家能力的增强以应付战争;二、扩大政治参与以满足参政需求.由于国民党内部组织的离散以及对政治体系之外政治力量整合的孱弱,再加上战争状态下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国民党成功地协调国家能力--政治参与关系的可能性日趋低下.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国民参政会特殊的存在状态和发展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传媒政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刘佳 《现代传播》2006,(1):58-60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主线,从国内、国外两个主要空间层面对传媒政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传媒政治”的结合早已有之,其研究虽历时长久,但其真正兴起为近年之事,而其勃兴亦仍需时日,其在国内的深入研究也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2004年,台湾新一次选举将至,而选战眼下已风生水起。但如果大环境没有变,两岸关系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因为台湾的政治制度已经有它制约的地方,要建立一个新“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台湾“独立”正在慢慢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春药。  相似文献   

6.
李宏 《现代传播》2013,35(4):41-46
传媒政治,其内涵指称话语权政治和民主的基本价值取向,外延指称特定的政治手段和政治形式,即以政治传媒化和传媒政治化、政治与传媒融合为有机整体的形成和运用为内容的政治手段和形式。传媒政治具有科技政治的特征、文化政治的特征、公共政治的特征、软政治的特征、多元大众主体政治的特征、国际性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彦冰 《今传媒》2015,(1):22-24
政务微博是进行政治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政务微博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传播活动,它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政务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通过政务信息的发布进行政治价值的渗透;通过政治传播活动进行政治人格的塑造;通过信息发布传承政治文化,甚至维系政治体系的存续。  相似文献   

8.
张正春 《记者摇篮》2004,(11):15-15
“政治”这个词,我们经常讲。也经常使用。但要确切地解释什么是政治,还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9.
网民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logstic有序回归对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官方媒介接触或置于制度性规范管控下的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官方媒介接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就自媒体媒介接触对网民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而言,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而海外媒体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会阻碍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政治哲学作为一门规范性知识,常常向人们介绍各种应然原则,勾勒各种美好的政治秩序。对读者来说,政治哲学似乎更喜欢报道“好消息”,而不愿意把笔墨花在那些被视为阴暗、消极乃至丑恶的东西上。充斥着血腥和强迫、伴随着恐惧与死亡的“政治暴力”无疑就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现代传播》2004,2(6):25-29
政治象征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形成于 2 0世纪 30 - 4 0年代 ,1980年后受到政治学界广泛关注 ,该理论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 ,对现代社会政治象征这一政治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分析。本文对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 ,评价了其代表性学者的理论观点 ,以期拓宽中国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王武 《军事记者》2004,(3):18-19
广告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经济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为读提供消费资讯的同时,也为媒体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大凡成熟的、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有不重视广告工作的。道理很简单,在媒体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的今天,广告工作做得好,才能为读提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素养问题。事实上,农村政治现代化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要推动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的政治主体——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16.
祁艳 《新闻传播》2010,(2):33-34
本文首先分析传播与政治的密切联系,指出当今伴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产生,政治运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出现,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逻辑。但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样一些传统媒介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会继续保持下去,当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阅读对政治的作用和政治对阅读的影响是社会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阅读政治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殷晓松 《大观周刊》2012,(30):55-55
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作品中带有中国政治的内容,但能够从这类作品中看出中国政治在这一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马寒冰 《大观周刊》2011,(23):48-48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实际,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结合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实际,进行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保证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志娟 《青年记者》2007,(12):80-80
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是指新闻记者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也就是新闻记者对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政治敏感是新闻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洞察力、判断新闻价值和把握舆论导向能力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培养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