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牛栏山中学是设在农村中的全日制中学。这所学校既注意了使贫、下中农子女升大学,又注意了使学生自然地回到原来的农村去劳动,并逐渐成为领导骨干。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劳动教育问题也解决得较好。学生的身体健康,近视眼极少。学生工作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2.
在刚开始学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文件时,我对教育方针的认识是不够的。当时我认为劳动多了,一定会影响知识质量和班级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学后的两个星期,老师的劳动量较大,每天下午都要参加  相似文献   

3.
郭煜文 《家长》2023,(22):130-132
<正>德智体美劳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劳动素养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德育培养、身体健康和审美塑造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当下,年轻群体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劳动教育和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全方位推进,是一线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围绕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高邮县居家庄小学,最近訂出了师生业余参加体力劳动的計划。从計划中看出,該校教师在学习了毛主席提出的新教育方針以后,已經开始認識到,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教师本身必須参加体力劳动的鍛煉,从劳动实踐中改造自己的旧思想、旧观点,使自已的思想感情真正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同时也認識到,組織和引导学生經常参加体力劳动,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慣,学会从事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識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酒泉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上万名学生到田地里掰玉米。这项结合当地实际的劳动,却招来了不少非议。一些家长认为,让学生掰玉米,是超强体力劳动,有损身体健康;还有家长反映,学校对不愿参加劳动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师、生的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习惯,改造师、生的思想意识;并使学生获得从事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劳动能力和增强体格锻炼,从而进一步贯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特规定凡是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师、生,  相似文献   

7.
吕雅琴 《考试周刊》2012,(54):188-188
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中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但是每所学校为了发展学生的体力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爱护生活环境的习惯.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学校中学生的通常意义上的体力劳动是指学生打扫教室和其他周边环境的一系列活动。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由于教室地面材质的不同,以及卫生工具的选择问题.使得学生在班级日常的劳动过程中往往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却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必要的资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学校重视地面材质和卫生工具的选择显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中学生心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观念,劳动创造历史,也将开启未来.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开展劳动教育.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专业课程学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7年下半年我省各地小学教师在当地党政領导下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已初步明确“我国普通教育的目的,主要的是培养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相当文化水平的、身体健康的体力劳动者”。有不少学校已开始重視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刊在“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欄也連續选载了各地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經驗和事例。但是,我們从大量的来稿中,也发現到各地学校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認識和做法上还存在着許多問題。这里,我們提出以下几点意見,和广大教师討論、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把心理卫生工作提上了中小学教育的工作日程。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大作用。过去,学校卫生工作比较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但对心理健康却不大重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但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而且它对身体健康水平、智力发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杰 《考试周刊》2014,(79):111-111
<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生理的发展,又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有健身和健美的功能,也有健心的功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綱要的公布,象太阳一样照亮了五亿农民的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給我們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小学教育工作应怎样为农业发展纲要服务呢?新教育方針指示我們,培养的学生应該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只有培养了这样的新人,才是实施农业发展綱要的主要保証。目前部分学生社会主义觉悟不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必須提高周会的质量和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致好学生,并举行一些有政治意义的活动,使学校工作与农村情况結合起来。在劳动习慣和生产技术方面,我們应加强农业常识等科的教学,搞好实驗园地,并制訂体力劳动制度,提倡“一面讀書一面劳动”的新风气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丰富学生生产知識。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们一说到劳动,马上就想到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升而做、日落而息”的场面,也想到了工人的辛苦、忙碌,还想到了……反正脑子里就是把劳动和辛酸、艰苦等联系在了一起.其实社会发展到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单纯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说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并不单单是让幼儿如何如何去辛苦地干活,而是让幼儿感受到劳动重要性,并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劳动.实施素质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学生施以劳动教育.爱劳动将使幼儿受益终身.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小学里实行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既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获得一定的生产技能,并通过具体的劳动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工农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本学期一开始,我们认真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开展了劳动生产活动。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以农业为中心的生产种类。  相似文献   

18.
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师者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是人生的真谛,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教师劳动的特点《师范教育》第九期刊登的唱印余文章认为,教师劳动的特点可归纳为:复杂性教书育人,既要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既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又要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而且这诸多方面的教育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统一实现的。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一年上半年,我们全面检查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有些学生健康状况不佳,体质差,特别是历届高、初三毕业生,因身体不合格而不能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占相当的比重。这一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密切注意,我们认为这正是以往忽视体育工作的结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就把因病缺课、门诊人次、劳动请假和高校限考等材料向全校教师和学生公布,在校会、班会中反复宣传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说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组织大家对学校体育工作展开讨论。校医室和体育教研组也对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和不能报考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卫生措施来增强体质的;一般教师也认识到片面地追求知识质量,不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的,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