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影响下,王国维在综合康德、叔本华、尼采诸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宗白华在综合尼采、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生命本体观,他们以此对传统“意境”理论进行阐释,使其“意境”之审美内涵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促成传统“意境”理论完成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相似文献   

2.
<正>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是一个敢于对诺贝尔文学奖、"荣誉勋章"、法兰西学院,甚至列宁奖说"不"的思想家。他之所以敢于说"不"是基于他的自由观、选择观以及责任感,而所有这一切则源于他所  相似文献   

3.
马正平先生的新《生命的空间:(人间词话)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是20多年来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理论研究的新收获,是近年来王国维美学与论思想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这种突破,主要是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概念、美学体系、美学主旨的还原来实现的,而最终则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与论思想的迷人风采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读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9)一书,不禁想起这位湖南湘乡人士的名同乡曾国藩的领军作风:“扎硬寨,打死仗”。其用力之精勤、辨析之深微,迥异时流,令人心折。至于此书的具体成就,单是其中对王国维《人间词话》穷本溯源,厘清“境界说”与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澄清80余年围绕不去的迷氛,就已是极大创获。总之,这是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讲现实人生不是庄子的强项,因为庄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总体上具有反社会性和艺术化的特点,然而他也由此开启了中国人人生境域的一个独特视野。他的许多观点实属不俗之见,怪异中深涵哲理,如他在人际关系上的“相忘”观即是如此,这一观点在《大宗师》里出现了两次:泉涸,...  相似文献   

6.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绘画与书法艺术都具有很高的成就与境界,画款书法作为其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了石涛集古出新、开张恣肆的书法艺术特征。他的画款书法主要是围绕绘画的幅式安排、艺术观念、风格意境、审美表达而题写的,具有古质朴拙的风格美、随形就势的章法美以及文图并茂的意境美,并给后世画家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任崇岳 《寻根》2010,(6):19-25
<正>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去学校办事,9时许向别人借纸币5元,雇车至颐和园,购票进入,在排云殿西鱼藻轩前徜徉片刻,吸尽一支烟,然后纵身跳入昆明湖中,当即殒命。由于王国维是一代史学巨擘,正当51岁的盛年突然乘鹤西去,引起了世人的猜测。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王国维辞世已80余年,他的死因仍然众说纷纭,难以定谳。概括起来,王国维的死因有逼债说、殉清说、综合因素说三种,但在我看来,这三种说法均未切中腠理,不能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格韵"说为北宋中期的邵雍所提出,它积淀了宋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宋代诗学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格韵"融会了唐代意格理论的格法与宋初"气格"的人文精神,是以锻炼显示人格精神的新的诗学范型,得到了宋人不同程度的回应。它的出现,为宋代诗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使宋代诗歌的创作具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 《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尽管"礼"是被用来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各种事物的行为规范,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主要功能在于区分,突出强制性,但是礼实施的最佳境界却是和谐。下面以乡射礼为例阐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一个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有着极其深远深刻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意蕴,中国诗词、中国书画、中国戏曲、中国园林等等无不以境界为上,以意境为美学追求,中国艺术意境创建和开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时空和自在自得的"无何有之乡"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懿 《中华文化论坛》2015,(2):73-80,192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早年受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从此走上古文字学研究之路,60余年辛勤致力于此,取得卓越成绩。徐中舒理性地评价《说文解字》及其注著的得失,在"破许疑段"问题上提出大胆的看法,诠解和纰缪传统"六书说"的概念和来源。他主张在客观历史语境下动态考查古文字的形、音、义,同时视古文字为史料来补正和考索古史,借助古文字探索古代社会的真相。此试就徐中舒古文字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与学术实践进行归纳和评介,突出其探究古文字的理路、特色及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碧碧,"71岁的安布罗斯·比尔斯坐在凉亭里,出神地看着大街上一位拖着脚走路的老人,对女儿说,"你看到那个老头儿了吗?我永远不会变成那样。上了年纪的人毛病多又烦人。"碧碧提出让他搬来和自己住,他笑了笑,说他一直想去墨西哥,去看看那儿的革命战争,"瞧瞧他们的子弹是不是走直线"。几个月后,他写信给侄女:"再见了——如果你听说我在墨西哥被人射成马蜂窝,要相信这是很好的死法,胜过老死、病死、摔死。死在墨  相似文献   

13.
这里选辑的王国维书信手稿,为中华书局1984年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卷)所未收者,台湾的《王国维先生全集》也未收录,首次在这里发表。这批信件写于1921年。其时,王国维先生在上海。他的长子王濳明在天津任职。王濳明与罗振玉的女儿结婚,一起在天津生活。信中提及的罗君楚为罗振玉之子。这些信件是理解王国维先生和他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关系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对研究王国维先生为人很有意义。发表这些信件,承王国维先生的公子王登明先生的同意。王国维先生女公子王东明女士,后台湾回北京扫墓时,也对此事给予了支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给予了帮助,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4.
正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前385)是古希腊雅典的旧喜剧诗人。说他是"喜剧之父"或"喜剧之源"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说他的戏剧是"元戏剧"恐怕就得有些说明了,因为我们知道,有关元戏剧的说法其实是20世纪中期的事,准确地说,是有关后现代的事。在当代戏剧理论家阿贝尔看来,元戏剧的基本因素是:伪装、欺骗、角色扮演、操控、自我戏剧化等(见《元戏剧:戏剧形式新论》)。"热内和贝克特的  相似文献   

15.
赵琪伟 《寻根》2010,(5):127-129
<正>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提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赠蒋炳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  相似文献   

16.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中"与"性"的看法受到了周敦颐的深刻影响,他在同朱熹书信来往的过程中,对其师胡宏的论性之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二人皆反对胡宏的"中者,性之道乎"一说。而胡宏的"全体"之说在张栻那里成了"统体",并且张栻认为此"统体"即为"理一"之中,而此"中"则散为"万殊",此"万殊"则即为"时中",而此"中"非"性体"而只是"状性之体"。同时,在如何看到"性善"一说的问题上,张栻提出了"名"与"实"相结合的路径,"善"为(万物)性之名而其实则各异。  相似文献   

18.
代兴 《寻根》2012,(1):20-2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世界尊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具有跨时代进步意义的“仁政”学说、富民主张、教育思想等,同时在军事方面的论说也深刻、独到,倡导治军用兵的“礼治观”“民本观”“战争观”“武艺观”和“大一统观”,时至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文本有大量关于"体"的论述,他在"文体解散"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文体观念,他的文体思想很丰富。可后人对《文心雕龙》文体之"体"的认识产生了很多混乱,学界对刘勰文体观念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与缺憾。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提出了体制、体貌、体要、体性四要素一整体说,并对它们之间紧密而又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